孙思邈主张根据脉象来决定是否针灸,如何针灸。 他说:"凡欲灸针,必先诊脉" "脉恶勿乱下针也";"凡微数之脉,慎不可灸" "脉浮热甚,勿灸";"脉好乃下针"。 "寸口脉浮,中风,宜服桂枝汤、葛根汤,针风池、风府,向火灸身,摩治风膏,覆令汗出"; "关上脉缓。不欲食,此脾胃气不足,宜服平胃丸、补脾汤,又针章门补之"; "尺脉紧,脐下痛,宜服当归汤,灸天枢,针关元补之"。 这种以脉诊为指导的看脉刺灸思想,应值得。
湖南省中医灸疗师证时间
理论课程
1、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体质辨证、中医经络腧穴学、脐诊、舌诊。
2、艾灸的文化起缘,历史及发展。
3、全的古法艾灸技术,能学到三大主流艾灸法:督灸、脐灸、热敏灸。另外还有麦粒灸、隔物灸、腹灸、十字灸、马氏运动灸、苇管器灸、葫芦灸、膏灸等等20多种理论和实践艾灸,在地位。
4、正宗的灸法,实用性强,效果显著。
5、零基础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员的理论与实操能力,手把手教学,包教包会,终身免费复训。
6、权威证书:合格可颁发证书,通用,可查询。
你的艾灸为什么不化脓灸,只用隔衣灸? 毋庸置疑,化脓灸治大病效果但是实际操作时如果没有监护,很难。因为化脓灸要在伤口施灸,需要患者有极大的毅力。一些患者不能持之以恒的,会出现伤口迁延不愈等麻烦。艾灸主要是患者自己在家操作,所以用的温和灸。只要坚持,可以达到一样的效果。
湖南省中医灸疗师证时间
为"国医灸疗"正名:
说起"灸疗"现在大家都认为是理疗的一种常用,其实不然;如果你追溯了解5000年中医历史及中医典籍,就会重新理解和使用中医"灸疗"。
我国历部灸疗专著是三国时期曹翕(曹操之子)撰写的《曹氏灸方》。《针灸甲乙经》早记载了化脓灸法,即"欲令灸发者,灸bian(台木扁)熨之,三日即发。"晋代以炼丹闻名的葛洪在其《肘后备急方》中,所录针灸医方109条,其中94条为灸方,从而使灸法了进一步的发展,提出了急证用灸、灸以,同时对灸材进行了改革,并早使用隔物灸。其妻鲍姑,亦擅长用灸,是我国历少有的女灸疗家。唐代崔知悌的《骨蒸病灸方》一书,记载专病灸治。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其著作《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之中,也载述了大量灸疗内容,在灸法上又多种隔物灸法,如隔豆豉饼灸、隔泥饼灸、隔附片灸及隔商陆饼灸等。同时代的而王焘,更是重灸轻针,在《外台秘要》一书中,针灸部分几乎都用灸方。这种弃针重灸的观点,可证明当时对灸法的。宋代灸法专著更是不断出现,如《黄帝明堂灸经》、《备急灸方》和庄绰《灸膏肓腧穴法》等。这些专著在不同时代,从不同角度记载和总结了古代医家的灸法。
"国医灸疗"在古代中医学中是一种,更是一种急救!
湖南省中医灸疗师证时间, 艾灸有哪些作用:温经散寒专门解决"冷痛"的问题,人的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气行血则行,血行得温,所以寒则气收,热则气疾。艾条或艾绒以其热力通透,温通经络,透达脏腑,起到温经散寒的作用,更能以热引热,引出真阳。通经络有痛,痛的原因中医总结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艾灸有非常好的通经络的作用,能够调和气血,疏通经络。、治痛经、治腹部冷痛艾能温经脉止痛,尤善
湖南省中医灸疗师证时间, 隔物灸有多种,孙思邈主要应用隔豆豉、薤、黄土、面饼、 附子、蒜、商陆、葶苈饼等8种隔物灸法。 治发背及痈疽肿溃未溃方:"取香豉三升,少与水和,熟捣成强泥,可作饼子,厚三分,已有孔,勿覆孔,可肿上布豉饼,以艾列其上。"豆豉,味 苦,性寒,;入肺、胃经;功能解表发汗,除烦。豆豉饼灸对疽发背、恶肿硬不溃或已溃不敛为有效。 治:"捣薤菜傅疱口,以大艾炷灸药上,令热入内即差。"薤叶,辛、苦、温;有宽胸,通阳散结的。隔薤灸能各种疖,加强散结消肿的作用。 治发背:"小觉背上痒痛有异,即火急取净土,水和为泥,捻作饼子,厚二分,阔一寸半, 以粗艾大作炷,灸泥上,贴著上灸之,一炷一易饼子。"此处取土能胜水燥湿之意,对湿疹、白癣及其他湿毒而致的病有效。 治恶疾:"面一升作饼,大小覆。灸上令热,汁出尽,瘥。"面,性甘凉;和中,解热,止烦渴,能加强止痒之。 治痈疽:"治痈肉如眼,诸药所不效者方,取附子,削令如棋子,安肿上,以唾贴之,乃灸之,令附子欲焦,复唾湿之,乃重灸之,如是三度,令附子热气彻内即瘥。"艾护众生提醒您附子辛温大热;气厚味薄,走而不守,有温阳扶赢的作用;可逐寒湿,补命门火。现代药理研究有、免疫功能的作用,隔附子灸对痈疽初起、疡久渍不愈有效。 治瘰疠:"灸一切瘰疬在项上及触处,但有肉结凝似作瘘及痈疖者,以独头蒜,截两头留心,大作艾炷,称蒜大小,贴疬子上灸之,勿令上破肉,但取热而已,七壮一易蒜,日日灸之,取消止。"蒜,辛温;入脾、肺、 肠、胃经;性热喜散,其气禀烈;能通五脏,达诸窍,去寒湿,破冷气,健脾开胃,又有消肿化结止痛之功,临床应用以独头为良。 隔葶苈子灸:"葶苈子两合,豉一升,右二味合捣大烂, 熟作饼子如上,以一饼子当孔上贴,以艾炷如小指大,灸上三 壮一易,三饼九炷,日三,隔三日一灸。"葶苈子,辛、苦、寒;具 有破滞开结。下气行水,消肿散瘀功能。 孙思邈常用的隔物灸主要有以上几种,后世医家多采用之,有些至今尚为临床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