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始准备司考时,我就定下了要两者兼顾的计划。学法之人,司考是门槛,学历是平台,二选一选哪个的问题根本回答不了,哪个都是职业必需品。而如何在本科阶段的一年之内兼得鱼和熊掌,用最旺盛的学习状态速战速决才是法学人应该考虑的问题。司考和考研,一个深度深,一个范围广,一个要求智商,一个要求勤奋。如此的战役,*的资本就是时间。对时间的把控和利用不仅要求精用,而且要求智用。如此便需要针对自己的学习习惯量身定制自己的学习计划,大幅提高时间利用率。 本人普通本科生,大四上拿司考成绩单397,利用司考的余温和司考后的3个月突击法硕初试352,半个月的复试准备216分,以总568分超华政复试线31分在大四下半学期收到华东政法*拟录取通知书。本人分数都不高,但刚刚好都够用。写自己的备考经历也跳脱不开我自己的性格和学习习惯,希望大家能更多学习我的思路而不是照搬方法,如此开拓出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 前期准备、沉淀心境 (12月-来年2月) 01沉淀下来 有对象的和对象坐下来聊聊,没对象的去结束一下票圈里的暧昧对象,并做好接下来一年半打光棍的思想准备。为的是排除所有可能影响情绪稳定性的因素,以保证一个安定的、仿佛修仙般的学习心境。 02发条朋友圈 朋友圈正告各位狐朋狗友们你要备考了,接下来一年半就当你出家了吧。让你发这条票圈不是真的为了通知你的朋友们,而是给你自己一个压力,下次再发吃吃喝喝的朋友圈就在打脸。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排除所有的不稳定因素,确保一个长期的、稳定的备考环境。 03明确初衷 找一个失眠的夜晚,静静想想自己真的要考法考吗?为什么要考法考?如果过了会怎么样?如果没过又会怎么样?别小看这一点,它往往就是压垮骆驼的*一根稻草。不要告诉我因为你是法学的所以要考法考拜托这不算。 不是所有法学的以后都适合从事法律工作。高考填志愿的时候你想不清楚fine,20出头的现在你总该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吧,这笔时间资本到底投在哪儿回报更可观只有你自己知道。有些放弃不叫放弃,叫做明智之举。也不是所有非法本的司考都考不过法本的,因为非法本作为一张白纸,只要努力分不打折,需要克服的障碍反而少。 法本的我希望大家树立一个理念,通过司考固然棒呆了,亲朋好友敲锣打鼓,但一旦入职,身边都是过了司考的人精,你又凭什么赢过他们?司考是你雄图壮志的*步,有了才有接下来的故事,没了你就什么都不是。有之可谈,无之免谈。树立这样偏激的理念并不是宣扬我的什么价值观,而是为了激励自己,逼自己一把。 04掂量掂量自己 问问自己有没有这个智商和毅力去搞定*/第二难考。此处我真的没有在打击谁,只是司考真的是一个十分要求智商的事,因为司考有一半的多选题和不定项选择题,它要求的不仅是理解能力、记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语言组织能力、注意力长期高度集中的能力,更多的是你的反应能力。说这些是为了让你知道你即将面临的是一个怎样的敌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05微博公众号开始换血 取关一些容易让你分心的公众号,置顶一些司考考研有关的公众号,比方说,高甲伴你过法考,累了听听甲甲老师的民谣。又或者司考411,蒋四金定期推送的纯干货方法论或知识点。 06民刑细读 在大三上半学期的12月、1月开始细读民法刑法的书。民法刑法一个月一本,可用去年的书,虽然今年换教材了,民法刑法这种不红不专的科目应该影响不大。民法刑法一定要是细读,解决掉你脑子里的所有疑问,不要功利的只看考点,现在不是你功利的时候。这个时期主要任务是把心里的浮躁沉淀下来,开始一天天增加坐图书馆的时间,适应日后长坐图书馆的寂寞日子,磨合出一个能在喧嚣环境中依旧波澜不惊看进书的心境。 因为我准备同时备考司考和考研,所以我开始的很早,大三一开学几乎就开始坐图书馆看完了柏浪涛和钟秀勇的两本书,并在大三的寒假又听了一遍钟秀勇的民法的音频,不得不感谢我提前准备的这段日子,可以说后续的民法学习步调平稳轻松许多(刑法没来得及听你们过年少走几个亲戚听完其实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