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动漫是日本*的文化输出产品,对世界动漫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无论大人小孩,都对动画片中的各种卡通形象如数家珍。“人人都是动漫迷”成为日本独特的文化现象。
然而近年来,由于经济衰退、外来竞争等种种原因,日本动漫产业陷入困境,前景堪忧。
日本儿童与喜爱的动漫形象“面包超人”在一起
经济低迷遭受重创
动漫一度成为日本现代文化的标签,动漫业发展十分繁荣。然而,随着日本儿童人口逐年减少,日本玩具市场日益萎缩,电视台和动漫产业的传统赞助商逐渐淡出动漫市场。如今的日本动漫产业已经风光不再,一些小型动漫公司更是惨淡经营。它们纷纷把目光转向成人市场,大量制作软性色情或有暴力倾向的动漫作品。
日本动画师协会负责人山口康雄说,日本动漫业的年收益约为20亿美元,2006年达到顶峰,其后开始衰落,而去年以来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更是让这一行业遭受重创,跌入前所未有的低谷,广告收入锐减,新产品迟迟不能推出。
竞争激烈腹背受敌
网络的免费下载服务严重打击DVD销售。据日本视频软件联合会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日产动漫DVD销售额大约为8亿美元,比前一年下降18%。而2006年动漫产业最风光的时候,日产DVD的销售额达到10.3亿美元。
同时,*和韩国的动漫产业迅速崛起。他们制作的动漫产品不仅质量高,而且劳动力成本低,有的还获得*资助。来势汹汹的外来竞争让日本动漫产业腹背受敌。
越来越多日本公司把动漫制作外包给*、韩国和越南等国,那里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动漫影片导演山崎修认为,这一趋势将造成日本创造型人才枯竭。
从业人员生活窘迫
由于整个行业不景气,从业人员士气低落,怨声载道。在日本,几乎所有动漫作品都由年轻的动画师一笔一画手工绘制而成,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
大多数年轻动画师是自由职业者,没有津贴,工资按绘制件数计算,工资标准30年来几乎没有改变。
现年27岁的延木三谷是一名“中间动漫师”,这是动漫业里*层职位,主要负责绘制片段与片段之间的连接画面。“我每天工作10到12个小时,”他说,“经常周六加班,忙的时候连周日都要搭上。”
如此劳累,他的月收入也只有约800美元。在东京这个生活成本很高的城市,他只能住得起一间没有空调的小公寓。夏天,屋内闷热无比,“我尽量不喝水,这样可以少出汗”。他与别人共用走廊尽头的洗脸池,如果要洗澡,得去公共浴室。
23岁的中长保名在东京一家小型动漫公司工作不到半年就辞职了。她每天工作13到14个小时,一个月只有1天休息时间。
22岁的大谷利荣从小就梦想做一名动画师。入行不久,大谷发现,这一行业并不像想象中那样充满魅力。作为“入行级”的动画师,她每天得12小时盯着电脑屏幕。她的任务是每月画300张草图,税后收入不到1050美元。
“我喜欢跟同样热爱动漫的人一起共事,”大谷说,“但是我挣得这么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离开父母,开始自己的独立生活。”
人才流失前景堪忧
低迷的行业现状,令动漫业面临人才流失的危机,前景堪忧。
东京动画院长清水洋介说,大部分学生毕业后会很快转行,“只有酷爱动画的人,才会任劳任怨留守这个行业”。直利信夫已在动画业工作25年,他说:“如果有人喜欢绘画,只能当业余爱好,他们*另外再做点什么作为谋生手段。”
电信动画影业公司总裁弘次竹内说,动漫行业弥漫着颓废情绪,“很多作品沉重而压抑,再也传达不出昔日充满希望和快乐的信息”。 唐昀
相关链接 日本动画的发展
日本*套广泛流行的动画连续剧是1963年手冢治虫的《原子小金刚》。
上世纪70年代,日本动画进一步发展,与西方动画渐渐分离开来,发展出独特的类型,例如机器人动画。这一时期值得注意的动画作品包括《铁人28号》和《无敌铁金刚》等。与此同时,一些动画制作人也渐渐脱颖而出,成为领军人物,如宫崎骏和押井守等。
上世纪80年代,动画在日本被接纳为主流,制作量迅速增长,形成独具风格的“日式漫画”。《高达》系列作品开始制作,高桥留美子的事业亦始于这个年代。《阿基拉》于1988年创下单一动画制作费的*纪录。
上世纪90年代起,日本动画迎来鼎盛时期。《新世纪福音战士》和《攻壳机动队》等动画连续剧不仅在日本大受欢迎,也吸引了众多海外观众。《七龙珠》、《美少女战士》和《神奇宝贝》的衍生商品在欧美地区更是抢手货。《千与千寻》2002年在德国柏林电影节获得一等奖,并在第76届奥斯卡电影颁奖典礼上荣获“*动画长片”奖。《攻壳机动队》则在2004年戛纳影展上映。
日本动漫业发展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而早先登陆美国市场的电视节目《宠物小精灵》也获得不俗的票房成绩,衍生产品十分走俏,剧中卡通人物的卡片供不应求。
然而近年来,由于经济衰退、外来竞争等种种原因,日本动漫产业陷入困境,前景堪忧。
经济低迷遭受重创
动漫一度成为日本现代文化的标签,动漫业发展十分繁荣。然而,随着日本儿童人口逐年减少,日本玩具市场日益萎缩,电视台和动漫产业的传统赞助商逐渐淡出动漫市场。如今的日本动漫产业已经风光不再,一些小型动漫公司更是惨淡经营。它们纷纷把目光转向成人市场,大量制作软性色情或有暴力倾向的动漫作品。
日本动画师协会负责人山口康雄说,日本动漫业的年收益约为20亿美元,2006年达到顶峰,其后开始衰落,而去年以来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更是让这一行业遭受重创,跌入前所未有的低谷,广告收入锐减,新产品迟迟不能推出。
竞争激烈腹背受敌
网络的免费下载服务严重打击DVD销售。据日本视频软件联合会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日产动漫DVD销售额大约为8亿美元,比前一年下降18%。而2006年动漫产业最风光的时候,日产DVD的销售额达到10.3亿美元。
同时,*和韩国的动漫产业迅速崛起。他们制作的动漫产品不仅质量高,而且劳动力成本低,有的还获得*资助。来势汹汹的外来竞争让日本动漫产业腹背受敌。
越来越多日本公司把动漫制作外包给*、韩国和越南等国,那里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动漫影片导演山崎修认为,这一趋势将造成日本创造型人才枯竭。
从业人员生活窘迫
由于整个行业不景气,从业人员士气低落,怨声载道。在日本,几乎所有动漫作品都由年轻的动画师一笔一画手工绘制而成,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
大多数年轻动画师是自由职业者,没有津贴,工资按绘制件数计算,工资标准30年来几乎没有改变。
现年27岁的延木三谷是一名“中间动漫师”,这是动漫业里*层职位,主要负责绘制片段与片段之间的连接画面。“我每天工作10到12个小时,”他说,“经常周六加班,忙的时候连周日都要搭上。”
如此劳累,他的月收入也只有约800美元。在东京这个生活成本很高的城市,他只能住得起一间没有空调的小公寓。夏天,屋内闷热无比,“我尽量不喝水,这样可以少出汗”。他与别人共用走廊尽头的洗脸池,如果要洗澡,得去公共浴室。
23岁的中长保名在东京一家小型动漫公司工作不到半年就辞职了。她每天工作13到14个小时,一个月只有1天休息时间。
22岁的大谷利荣从小就梦想做一名动画师。入行不久,大谷发现,这一行业并不像想象中那样充满魅力。作为“入行级”的动画师,她每天得12小时盯着电脑屏幕。她的任务是每月画300张草图,税后收入不到1050美元。
“我喜欢跟同样热爱动漫的人一起共事,”大谷说,“但是我挣得这么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离开父母,开始自己的独立生活。”
人才流失前景堪忧
低迷的行业现状,令动漫业面临人才流失的危机,前景堪忧。
东京动画院长清水洋介说,大部分学生毕业后会很快转行,“只有酷爱动画的人,才会任劳任怨留守这个行业”。直利信夫已在动画业工作25年,他说:“如果有人喜欢绘画,只能当业余爱好,他们*另外再做点什么作为谋生手段。”
电信动画影业公司总裁弘次竹内说,动漫行业弥漫着颓废情绪,“很多作品沉重而压抑,再也传达不出昔日充满希望和快乐的信息”。 唐昀
相关链接 日本动画的发展
日本*套广泛流行的动画连续剧是1963年手冢治虫的《原子小金刚》。
上世纪70年代,日本动画进一步发展,与西方动画渐渐分离开来,发展出独特的类型,例如机器人动画。这一时期值得注意的动画作品包括《铁人28号》和《无敌铁金刚》等。与此同时,一些动画制作人也渐渐脱颖而出,成为领军人物,如宫崎骏和押井守等。
上世纪80年代,动画在日本被接纳为主流,制作量迅速增长,形成独具风格的“日式漫画”。《高达》系列作品开始制作,高桥留美子的事业亦始于这个年代。《阿基拉》于1988年创下单一动画制作费的*纪录。
上世纪90年代起,日本动画迎来鼎盛时期。《新世纪福音战士》和《攻壳机动队》等动画连续剧不仅在日本大受欢迎,也吸引了众多海外观众。《七龙珠》、《美少女战士》和《神奇宝贝》的衍生商品在欧美地区更是抢手货。《千与千寻》2002年在德国柏林电影节获得一等奖,并在第76届奥斯卡电影颁奖典礼上荣获“*动画长片”奖。《攻壳机动队》则在2004年戛纳影展上映。
日本动漫业发展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而早先登陆美国市场的电视节目《宠物小精灵》也获得不俗的票房成绩,衍生产品十分走俏,剧中卡通人物的卡片供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