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城北的吴修富怎么说也算个人物。他当了五十几年理发师傅,操得一手好活儿,又干了二三十年业余篮球裁判,如今有的徒弟都是一级裁判了,城里人都晓得“吴裁判”是吴修富的外号。而吴修富声名远播,名扬山外甚至海外,靠的是他的绝活——土家“肉连响”。如今,年逾古稀的吴修富早已不再理发,裁判也懒得去“吹”了,唯独搁不下的就是“肉连响”。
吴修富从小热爱文艺和体育,拜师学理发那阵才十几岁,常因跑去看戏打球,没少挨师傅的训斥。那时常有民间艺人在城里演戏,吴修富边看边学,什么龙船调、秧歌舞、耍耍、莲湘……,他学得惟妙惟肖。有时为了向艺人索要唱词材料,他跟人家一缠老半天。理发的活儿一闲下来,他就在比划着、琢磨着。没有道具,他就脱光了衣服在身上拍打,嘴里哼着节奏,一人跳着,满堂热闹。到后来,他试着把秧歌舞、耍耍、跳丧舞、莲湘等民间舞蹈的动作融为一体,通过拍击肩、臂、肘、肋、胯、腿、脚等部位,发出有节奏的声响,自娱自乐。其舞蹈动作和音响效果,跟打莲湘相似,人称“肉连响”。一有空,他就自编自练,一有机会,他就露两手,渐渐有了影响,成了气候。
1986年,首届湖北民运会在恩施州举行。吴修富当时是作为一名热心观众随利川代表队去“看热闹”的。看到大家表演一些很有民族特色的项目,吴修富按捺不住了,他找到组委会的人说,他有一个很有特点的节目,想表演一下。获准后,他借了宣恩队员的服饰,又请一帮参加踢毽比赛的姑娘拍手为他打节奏,然后他独自登台表演。“顺拐”、“扭身”、“拧腰”、“颤动”、“圆转”……柔韧独特的舞姿与口哨声、搓指、击掌、拍打身体各部位发出的声响相呼应,刚劲粗犷,富有神韵,观众看得掌声雷动,大声叫好,整个体育场都沸腾了。“肉连响”一炮打响,把那天晚上的表演推向高潮。没想到,这个临时加上去的节目竟获了个大奖。吴修富*次登台表演“肉连响”大获成功,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
打那以后,每届省民运会上都少不了吴修富表演的“肉连响”,而且每次表演都获了奖。吴修富头缠须帕,裸上身穿短裤,手脚系铃铛演出的图片还登上了国内外的报纸和画报。每次演出期间,找他学“肉连响”的人络绎不绝。他和他的徒弟们还到南宁、昆明、乌鲁木齐等地演出,每次都载誉而归。近几年来,向他学过“肉连响”的国内外爱好者达500多人次,他正儿八经的徒弟也有上百人。1988年,比利时洞穴专家在考察腾龙洞期间,也慕名请吴修富教“肉连响”。他们在腾龙洞的篝火晚会上与吴修富同台表演,别有情趣。“肉连响”成为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人之间友谊的桥梁。
“肉连响”的传承问题,是吴修富很着急的事,他说:“我可以不收一分钱,义务教大家,可没人组织召集,没有场地呀。”他在利川虽带了不少徒弟,但多是为了参加某次活动临时学的,演出一结束,就不再练习,学得地道的也没几个。他自己六个子女,除小儿子有时“配合”一下外,再没人对他的绝艺感兴趣。他自个儿倒是从没闲着,不是改造道具,就是编舞想词,夜里睡觉都在背唱词,说是一有机会还要推出新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