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教育网合作机构 > 兴趣爱好培训机构 > 武术培训机构 >

广州兴趣爱好培训网

欢迎您!
朋友圈

400-850-8622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9:00-21:00

位置:兴趣爱好培训资讯 > 武术培训资讯 > 大成拳登堂入室的法门【高臣】

大成拳登堂入室的法门【高臣】

日期:2009-11-07 00:00:00     浏览:2537    来源:广州兴趣爱好培训网

 

笔者十余岁即接触*拳(意拳),先后拜识诸多名师,最终拜在天津 李洪喜先生门下,始知芗翁拳学之真,其间曾与恩师多次拜访拳学名宿张恩 贵老人,并得到老人的指教。张恩贵先生现已96岁,乃形意拳嫡系传人,为
李存义之弟子张鸿庆先生之传人,后与义弟张恩桐、同门赵道新、裘稚和、 卜恩富共同求学于王芗斋门下,得到了芗翁的喜爱,并传以拳学真谛。张恩 贵先生掌握之技艺以及其拳学之深厚,曾以过硬功夫获得全运会搏击比赛第 三名。解放后,张恩贵匿居津门,只在有限的范围内与赵道新、张恩桐、卜 恩富、裘稚和、赵佐尧等人交往并切磋拳技。至今老友均已谢世,惟老人年 近百岁,身体康健,每日清晨还到公园练拳不辍。在笔者与老人多次接触中 , 发现老人掌握的拳学技艺是那样的丰厚,甚至是当前*拳界的多处空白
(亦包括形意拳)。更为重要的是,赵道新、张恩桐这二位*拳高手人物 的拳学体系,因为种种原因很难窥其一二,但从老人的讲授和叙述中已清晰 地再现了他们的拳学底蕴。正如恩贵先生所说,“我与恩桐自幼年即相伴习 武,一直到他故去,他的东西我了如指掌;道新性情古怪,与人多不和,但 与我和稚和最善,他们活着的时候经常到我这来练拳,故他的东西我也知道 不少。你既然追求*拳,我把东西告诉于你,希望你能真心地探索,把东 西 继 承 下 去 。”如此机缘,笔者在得到恩师李洪喜先生的教诲时,又得到了 恩贵老人的亲授。数年间,笔者感到自身技艺突飞猛进,更加使我坚定了探 求传统武学精髓的信心。然而,看到当前追求者被所谓“*名家”迷惑得 习之无味、弃之可惜的窘态,笔者深感*拳精髓若不公开披露,再过几十 年,本门曾经拥有的辉煌将付之东流,王芗斋和他的拳学体系就会成了编织 神话的笑柄。因此,笔者愿对芗斋先生之拳学做一重新探讨。

*拳是芗斋先生在继承传统形意拳的基础上吸收了太极、八卦及其它
拳法的精华而创。但是形意拳的基础在哪里?太极的精华在哪里?八卦的精
华在哪里?难道就是削掌、 掌、掖掌这三招吗?这怎能是王芗斋的创新呢? 所以说某些传人所津津乐道的精华恰恰是*拳的糟粕。本门在劲力上继承 了形意拳的整劲练法(实际王芗斋先生就是形意拳名家),故有“内提外连
( 随 )”之说,什么是“内提外连”?没有明确的说法。所谓内提,就是形 意拳中“紧撮谷道内中提”,其含义是通过谷道上提把下肢的劲力通过髋关 节带膝关节带踝关节,使力量聚于丹田(小腹),这样使内劲归于丹田,外 在筋肉有向上牵拉之动(极细微,但能摸出来),我们所津津乐道的足趾抓 地,足心空含是这样形成的。谷道不提则髋不能上抽,髋不向上则膝不能有 提纵之力,膝不提纵则足趾不能抓地,如此是大关节带小关节,于层层递进 中,而使下肢与躯干连成一体,这实际也是“鸡腿”的真义所在,即内提外 连。上肢劲法,芗斋先生要求为横撑竖裹。所谓横撑,即双肩有横开之力, 劲力到肘,谓之肘横;竖裹则是在横撑之基础上双臂有前抱之力,但是在一 个三维空间中有横向、纵向和轴向,前抱为纵向是竖裹,向下抱为轴向亦为 竖裹,故竖裹之力既有向前也有向下,其含义是向前竖裹肩不易下沉,肩不 沉则手臂之力无法归于身,故在向下之竖裹后,使上肢之劲力归于丹田,手 臂与身体亦连为一体。所以肩下沉使手臂有回抱之力,这样,上肢与下肢都 与身体有牵连之内劲,不但外形连到一处,而且内劲也归于丹田(人体重心 ), 这样内外相连才能练出整劲和内劲。整劲是身体各部的协调统一,内劲则是 培养整体基础上的力量,所以不论站桩、试力多么用功,如果不明上述两点 , 永远也难成一整体,更不用说整体发力。

有关*拳技击桩中前足如何去“站”,恐怕很多人都是足尖直出,这
样的站法,将会使下肢只有前后之顶力(有的连前后力都没有),而无左右
之力。正确的练法则是前足跟有外撇之力,足尖有内扣之力,这样前后、左 右均有支撑,使桩步稳健。如在实战中,足踏中门一定要前足内扣,有抖撞 对方前腿之含力,使对方连根拔起而飞出。不然,对方在失重时会顺势用膝 顶撞我方的裆部。现在*拳中腿的发力已基本失传,其原因是只知站高桩 , 而不站中架和低架桩之故,从而造成下肢力量不足,也弹抖不出功力。取而 代之的则是踢、踹、蹬等威力远逊于散打的腿法。中架桩、低架桩更重视内 劲的培养和修炼,而不是重心放低就是低架桩。张恩桐先生之桩功劲力来源 于低架桩(亦称大浑圆),目的是为了培养腿部力量的弹抖功能,也是为了 使内劲更加充实、饱满。所谓气充则力强,技击桩之练法注重于神意与肢体 的松紧运动,即精神、意念的内部活动是否能够使肢体产生相应的反应。技 击桩是在外形不动的情况下,运用大脑的精神假借,使人体内在气血向所思 方向运动。如果能达到这一步,那就会感到虽外形未动,但内劲的催动而使 形体有了极其微小的动(动状之态),这样,自身就有了阻力感,则具备了 动的条件(即试力功夫)。但是,桩法训练的过程,须培养出充实的内劲, 所谓“体整如铸,身如灌铅”,即整体外在为坚实的支撑架,内在如充气的 皮囊,外形虽实但不僵,不影响动转的灵活。所谓“松而不懈,紧而不僵”, 其含义极深,并非单一的放松。

“五行拳”乃*拳打法模式,源于形意拳五行操法,近代所传*拳, 其五行拳已失去了芗翁五行之真义,如炮拳成了直拳,钻拳成了钩拳,劈拳 成了拍拳,横拳成了没有威力的横扫拳,崩拳更加离谱。如此,难道就是芗斋先生对形意拳的创新和发展吗?*拳现在有两种流派:一种是现代搏击派的*拳;一种是所谓传统的*拳,后一种占领了*拳的市场。
笔者分析,前一种吸收了现代打法(拳击)的不是王芗斋的*拳风格,也不能 证明传统打法落后于现代打法,所以会成为现代打法的*拳,大概因为这 位前辈年轻时也对拳击钟情的缘故。另外,所谓传统打法的*拳,则是外 形上看似传统,并不具备传统打法的内核,是一种看似威猛,实则胡抡乱打 的玩命拳,如不具备一定的身高体重,是产生不了威力的。芗斋先生的打法 是劈、崩、钻、炮、横的五行劲力,动作亦不离形意之规矩,只是在落点变 化上不同于形意拳,所以芗斋先生曰:是劈、崩、钻、炮、横;非劈崩钻炮 横。因此我们深入地探讨五行劲力时发现,劈拳似斧,有斩钉截铁之力,其 劲法为向前、向下之搨劲,但是一定要有向前打透之力后,才能形成向下的 发力,而这个向下乃指向前下方45度角搨进。现在的劈拳则成了向下的拍力 , 根本无威力可言。拳谱有“沾实始发力”之说,力在掌根,虽为掌打,实为 点打,如此才有透敌之力。崩拳似箭,有透甲之功,其力来源于双手拧转交 错以及后足鸡步蹬踏之力,使拳似箭般抖出。钻拳实为前打,小臂在抖出瞬 间有拧钻之力,为一弧线前打,并非现在像勾拳一样的发力。炮拳打的是起 落,应为先砸后炮或先炮后砸,故也有砸为炮之说。而现在炮拳则成了左右 直拳,只是后手有上架之形,但已无挑挂之发力,更因不明蓄力而直接发力 , 故所发之力仅为外力而已。横拳更加离谱,今之横拳仅仅成了横向发力。老 谱中有“起横不见横”和“横拳打竖劲”之说。横拳之劲法乃身有横意而拳 为竖劲,横拳似弹(弹弓),即有弹抖之能,固此为传统五行劲法。芗斋先 生乃郭云深夫子之嫡传,怎能不明此种含义,而创出于理于实践皆不相通的 五行拳呢?故现今之五行拳非芗斋先生之五行拳,实为后人不明真义而仅学 其形而已。笔者曾搜集很多当代*拳名家的录像资料请恩贵先生欣赏,老 人看后伤 感 地 说 :“哎!怎么老先生的东西变成了这个样子,不对,这不是王先 生 的 东 西 !”后来,我通过恩贵先生的讲解,才明白了五行拳的劲法以及五行合一的真正内含,而且也明白了王芗斋是如何从形意拳向*拳过渡 的过程。
此文能否使*学子感到*拳真谛呢?笔者认为,秘传不在于招,不 在于形,而是究竟应该怎样正确地认识和理解拳理和拳学要点。没有正确的 方法和深刻地体认,你练的不是拳,而是操。而没有明师的教诲、传授,也永远不会登堂、入室。

 


如果本页不是您要找的课程,您也可以百度查找一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