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画的特点
世纪西学东渐,水彩画随之传入*并很快普及起来。中*堂里普遍用水彩着色、渲染,究其原因,水彩画静淡明快,材质和审美意识与*本民族文化一拍即合。水彩画与*水墨画似乎有着天然的亲缘关系,*水彩画家在接受西方人创造水彩画的同时,自觉地用*本民族的文化观念、审美意识和认知方式去接受、改造和发展水彩画,形成了适合我国民族文化特点的表现手段,并深深地打上了民族个性的烙印。
一、水彩画的特点
水彩画是以水为媒介调和颜料来作画的一个独立画种。油画、水粉与水彩相比具有较强的覆盖性,易于修改。而水彩透明、轻快、变化丰富、水色渗润,这些特殊的画面效果是其他画种所难以比拟的。
水彩画的透明性决定了水彩画的作画程序不仅较为严格且与其他画种截然不同。水彩画的着色步骤一般先淡后深、层层加色,直至达到理想的效果。当然,过多的覆盖,会造成色彩变脏,出现焦糊等现象,所以,在作画中应力求设色准确,落笔果断,不要轻易修改。
二、*水彩画的外化特点
水彩画的色彩变化讲究韵律,如同诗歌中的声韵和节律,顿、挫、抑、扬加强了画面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水彩画色彩语言丰富而又含蓄,不像油画用色彩堆砌色彩使人感到光怪陆离、眼花缭乱。 水彩画的色彩因有水的介入,力戒火气,自始至终凸显一个“淡泊”。老子日:“五色令人目盲。”庄子日:“五色乱目,使目不明。”水彩画一方面讲究细微客观的光影变化,注重色彩的色调和光源色对物体固有色的控制,环境色对物体的影响。另一方面,水彩画又追求一种“朴素向天下莫能与之争”的画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