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教育网合作机构 > 北京语言培训机构 > 北京英语培训机构 >

天才领路者

欢迎您!
朋友圈

400-850-8622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9:00-21:00

位置:北京语言培训资讯 > 北京英语培训资讯 > 总算清楚英语的翻译方法有几种

总算清楚英语的翻译方法有几种

日期:2019-09-19 10:58:08     浏览:288    来源:天才领路者
核心提示: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词汇、修辞等方面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进行英汉互译时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有一定的翻译技巧作指导。下面小编告诉你英语的翻译方法有几种,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英语的翻译方法有几种: 1.直译法----就是按照文字的字面
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词汇、修辞等方面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进行英汉互译时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有一定的翻译技巧作指导。下面小编告诉你英语的翻译方法有几种,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英语的翻译方法有几种:   1.直译法----就是按照文字的字面意思直接翻译过来,例如汉语中的“纸老虎”直译成“paper tiger”,外国人看起来不但深明其义,而且觉得很是传神,所以现已成为正式的英美民族语言。另外,我们口中的“丢脸”也被直译为“lose face”,“走狗”译成为“running dog”.由于*热而大为外国人欢迎的“功夫”音译成“kung fu”等也算是直译法的一种。   2.同义习语借用法——两种语言中有些同义习语无论在内容、形式和色彩上都有相符合,它们不但相同的意思或隐义,面且有相同的或极相似的形象或比喻。翻译时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不妨直载了当地互相借用。比方说汉语中有一句习语是“隔墙有耳“,英语中却有”walls have ears”,两句话字、义两合,无懈可击。我们说“火上加油”,英国人则说”to add fuel to the flame”,两者也完全一样。   3.意译法——有些习语无法直译,也无法找到同义的习语借用,则只好采用意译的方法来对待.例如汉语中的”落花流水”用来表示被打得大败之意,译成英文便是“to be shattered to pieces”。“乌烟瘴气“形容情形混乱不堪,可用“chaos”来表达。  

英语的翻译方法有几种

  4.省略法—汉语中有一种情况,就是习语中有的是对偶词不达意组,前后含意重复。偶到这种情况时可用省略法来处理,以免产生画蛇添足之感。例如“铜墙铁壁”可译成“wall of bronzl” 已经足够,实在无须说成”wall of copper and iron”.”街谈巷议“在意义上也是重复的,所以译成”street gossip”便可以了。   5.增添法—为了要更清楚地表达原意,有时要结合上下文的需要,在译文中增添一些说明。例如“树倒猢狲散”可译成“Once the tree falls,the monkeys on it will flee helter-skelter,”其中helter-skelter是“慌慌张张”之意,是增添的成分,原文虽无其字而有其义,加了使形象突出,有声有色。   6.还原法—一些习语源于外语,翻译时可使之还原。例如“夹着尾巴”应写成”with the tail between the legs”;”战争贩子”是英文”war-monger”的中译;”蓝图”则是”blue-print”等.   英语翻译原则:   一、 动宾连接原则   在英译汉时,有许多翻译错误来源于动宾短语的翻译不当。许多人在翻译时常常按照原文的顺序——从左到右来确定动宾短语的翻译,即先确定动词的含义和翻译,再确定宾语的含义和翻译。但事实上,这种译法很容易造成译文的动宾短语搭配不当。我们来看一个例句:   1. We must avoid these stupid, short-sighted traps and constantly strive for an open communications system with objective information.   我们必须打破这些愚蠢而又短视的禁锢,坚持不懈地致力于建立一个公开的沟通系统,确保信息客观真实。   解析:在这个例句中,“avoid”和“traps”构成了一组动宾短语,很多考生将“avoid”翻译成“避免”,将“traps”翻译成“陷阱”,这样译文就变成了“避免陷阱”,这显然不符合汉语习惯。那我们该如何翻译这个动宾短语呢?可以试着先确定宾语“traps”的含义,然后根据原文意思选择合适的动词与之搭配。考生如果将宾语“traps”译为“陷阱”,可以把动词“avoid”译为“绕开”;如果将宾语“traps”译成“禁锢”,动词“avoid”可以译为“打破”或“冲破”。   由此可知,在翻译动宾短语时,考生应该首先根据上下文确定宾语的含义,然后再根据原文的意思选择适当的动词与之搭配——这就是笔者总结的“动宾连接原则”。为了让大家更深刻地理解这一原则,下面再举一例:   2. The power of markets and new technology, once unleashed, would address most of the world’s ills.   市场和新技术的能量一旦得到释放,将能够解决世界上的大多数问题。   解析:这个例句中的“address”和“ills”构成动宾短语。首先,我们来确定宾语“ills”的含义:它表示“烦恼,不幸”,此处可译为“问题”。然后,我们再来翻译动词“address”:“address”有“对付,处理”的含义,为了与宾语“问题”搭配得当,可将“address”译为“解决”。试想一下,如果我们首先去确定动词“address”的含义,其难度可想而知,因为“address”的含义很多,而且其作“对付,处理”解的用法在平时的学习中又比较少见。   简而言之,“先宾语,后谓语”是动宾连接原则的核心思想。在英译汉的过程中,每当翻译动宾短语时,我们都应该首先考虑宾语的译法,然后再确定动词的使用。   二、换序原则   在英译汉的过程中遇到宾语特别长的句子时,很多人往往容易根据习惯亦步亦趋地处理主、谓、宾的关系,结果导致中文译文的宾语过长,整个句子显得头轻脚重,不符合汉语习惯。要解决这个问题,大家可以采取换序原则:先把宾语译出,然后再译主语和谓语。请看下面两个例句:   3. The rest of the world will have to react to this millennial economic shift to Asia, and to the rising power of China.   在新千年,经济重心将向亚洲转移,*将迅速崛起,世界其他地区将不得不对此作出反应。   解析:这句话的谓语是“react to”,表示“对……作出反应”的意思。它所接的宾语“this millennial economic shift to Asia”和“the rising power of China”非常冗长,若按英文语序直接翻译,势必会使译文头轻脚重,影响理解。因而*的解决方法就是进行换序:先将宾语译出,然后再对主语和谓语进行翻译。   4. The project budget sustains both the existence of graduate students and the fiscal solvency of the university.   研究生的存在、*的资金偿还能力,这些都依靠项目预算。   解析:此题中的谓语是“sustain”,表示“维持”的意思。它所接的宾语“the existence of graduate students and the fiscal solvency of the university”也非常冗长,故先将宾语译出,然后再译出主语和谓语,这样才能使句子结构更加清晰。   在英语中还有一类句子通常也是用换序的方式来翻译,那就是无生命主语句。无生命主语句的主要特征是: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且主语表示的是无生命的事物。对于这类句子,最常见的译法是将主语和宾语互换翻译,使得译文符合中文习惯。请看下面一个例句:   5. From the moment we stepped into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are and kindness surrounded us on every side.   一踏上*人民共和国国土,我们就随时随地受到各方面的关怀和照顾。   解析:这个例句的主语是“care and kindness”,它是动作“surrounded”的执行者,但由于它表示的是无生命的概念,若按英文的“主—谓—宾”语序翻译成中文,势必会讲不通。所以,在翻译该句时,应该将主语和宾语互换翻译。   此类句子很多,下面再举几个例子,供大家仔细体会。   6. Alarm began to take entire possession of him.   他开始变得惊恐万状。   7. Later success favored me.   后来我就一帆风顺了。   8. The courage escaped from me at the moment and words also failed me.   那一刻我失去了勇气,也说不出话来了。   英语翻译方法和技巧归纳:   一、词汇方面   ㈠.词义选择   大多数英语词汇是多义的,翻译时必须选择正确的词义。词义选择的方法有三:根据上下文和词的搭配选择、根据词类选择、根据专业选择。   ㈡.词义转换   在理解英文词汇的原始意义基础上,翻译时可根据汉语的习惯按引伸义译出;或用反义词语译出,即所谓的正文反译、反文正译。   ㈢.词类转换   英语中很多由动词转化而成的名词、以及动名词、非谓语动词等,汉译时可将它们转换成动词。   ㈣.补词   是指原文已有某种含义但未用词汇直接表达,译文中需将这些含义补充进去,这样才更通顺易读,如:英语中数词与名词之间没有量词,而译成汉语时可酌情增加。   ㈤.省略   是指原文中某些词在译文中省略不译,只要并不影响意义的完整。如:上面讲的汉语“量词”,译成英语时则可以省略;又如:英语中大量使用物主代词而汉语中往往省略不用。   ㈥.并列与重复   英语在表达重复含义的并列结构中常采用共享、替代、转换等形式来避免重复,而汉语却常常有意重复表达以加强文字的力度,如:英语的物主代词替代前面的名词,短语动词只重复介词而省略主动词,汉译时可考虑重复表达。   二、句子结构方面   子结构方面的翻译技巧,主要有三种类型:语序类、组合类和转换类。   ㈠.语序类   1. 顺译法与逆译法   第三书中讲句子顺序时谈到,英语时间状语可前可后。不仅如此英语在表达结果、条件、说明等定语从句、状语从句也很灵活,既可以先述也可以后述。而汉语表达往往是按时间或逻辑的顺序进行的,因此,顺译法也罢逆译法也罢,其实都是为了与汉语的习惯相一致。英语表达与汉语一致的就顺译,相反的则逆译。   有时候顺译法与逆译法的差别,就象前面谈的正译与反译,依译者的爱好而定。   2. 前置法   英语中较短的限定性定语从句、表身份特征等的同位语在译成汉语时,往往可以提到先行词(中心词)的前面。   3. 分起总叙与总起分叙   长句子和句子嵌套现象在英语中比较普遍,这是因为英语的连词、关系代词、关系副词等虚词比较活跃、生成能力强,可构成并列句、复合句以及它们的组合形式。   嵌套罗列而成的英语长句确实给理解和翻译都带来了一定困难。但联想到第三书中介绍的逻辑语法分析方法却又令人思路豁然明亮。   英语长句虽然长,但它既称为“句”,毕竟可以提炼成一个主干和由若干个定语从句、状语从句等构成的说明部分。用“三秋树法则”可简化出这个主干。   根据句子阐述的内容和汉语的思维习惯,采用分起总叙或总起分叙翻译法翻译即可。   总起分叙,就是先把句子的主干译出,然后分别译出其它说明部分,即先归纳后叙述;分起总叙,就是先叙述后总结。   4. 归纳法(综合法)   对于个别英语语言呈跳跃性的长句、蒙太奇性的长句,译者需要进行“综合治理”,重新组合,体会“翻译是再创造”这句话的含义,归纳而成明明白白的佳译。   ㈡.组合类   1. 分句法   有些句子由于“联系词”的联系,虽在形式上是一个句子,但句子许多成分的意义是独立的。将它们断开分成短句是完全可以的。断开的位置一般可选在这些联系词处。联系词通常由关系代词、关系副词、独立副词、伴随动词等担任。   2. 合句法   形式上为两个句子或多个句子,但意思紧密相关,只要译文不显得冗长,是可以合译成一个句子的。如:同主语的简单句、并列句可合成一个句子的并列成分,较短的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可由从句缩成主句的修饰成分。   ㈢.转换类   1. 句子成分的转换   前面说到词类可以转译,句子成分在翻译时也可以转换。句子成分的转换主要是由译文里动词与名词的搭配关系改变了它们在原文里的语法关系引起的。   2. 被动语态的转换   一些被动语态句子可以按顺译法直译,但大多数被动语态的句子翻译时需要做一番转换才能使译文更加汉语化,这是汉语较少使用被动语态的缘故。   被动语态的改译常有三种方法:①还原成主动句:将by后的动作发出者还原成主语;增加“人们”“我们”等原文省略的动作发出者还原成主动句。②构造成主动句:使用“把、由、使、让、给”等词译成主动句。③转化成自动句:通过选择汉语译文的动词,将原文动词的承受者(即主语)转变成汉语中那个动词动作的发出者(仍然做主语)。   英语翻译注意事项:   一、戒“从一而终”   汉语言简意赅,句子灵活,往往是一个汉语词汇对应N个英语词汇,具体到在本句中应该采用那个意项,务必抓住精神实质,不可以不变应万变。至于怎么应变,这就是显示译者功力的地方了。   比如:都是“问题”,下面的翻译各不相同,几乎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共同关心的问题 questions of common interest   解决问题 solve a problem   问题的关键 the heart of the matter   关键问题 a key problem   原则问题 a question/ matter of principle   悬而未决的问题 an outstanding issue   没有什么问题 Without any mishap   摩托车有点问题。 Something is wrong with the motorcycle.   问题不在这里。 That is not the point.   最近揭发出相当严重的贪污、受贿和官僚主义问题。 Serious cases of embezzlement, bribery, and bureaucracy have been brought to light recently.   译者要掌握这种汉英翻译中的“游击战术”,翻译家应是不同“文化王国”边境线上的“游击战略家”。   沙博里将《水浒传》译为:Outlaws of the Marsh(沼泽地上的亡命之徒)。杨宪益译将屈原的《国殇》译为:For Those Fallen for Their Country,北外出版社将《儒林外史》译为:The Scholars。这些都是译者吃透了原文的原意而译出的佳作。   二、戒望文生义,机械直译   这多半是初学者犯的毛病,他们易于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做出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黄牛(yellow cow——ox前误后正,下同)黄鹂(yellow bird ——oriole)   从小青梅竹马(green plum bamboo horse——grew up together)   黄瓜( yellow melon——cucumber) 紫菜(purple vegetable ——laver)   白菜( white vegetable ——Chinese cabbage)   红木(red wood——pad auk) 红豆杉(red fir——Chinese yew)   黑社会(black society ——sinister gang)   三、戒“水土不符”,习惯搭配失当   这的确是难度系数较大的问题,它要求译者既有较高的中文修养,又要有较高的英文造诣,一知半解的人常常在此“翻车”。如:   写罢,掷笔在桌上。又歌了一回,再饮数杯酒,不觉沉醉,力不胜酒,便呼酒保计算了,取些银子算还,多的都赏了酒保。   And tossed the pen on the table. He intoned the verses to himself, then downed a few more cups of wine. He was very dunk. Song-Jiang asked for the bill, paid, and told the waiter to keep the change.(沙博里译《水浒传·浔阳楼宋江吟反诗》)   目前,《水浒传》*的英译本要数沙博里先生的本子了。沙博里出生在美国,青年时来到*,一住就是半个多世纪。为了译好《水浒传》,据说他潜心研究了山东的地方志和旧时方言,可谓精诚所致,译著既“达”又“雅”。然而历史告诉我们,*古人没有用过钢笔,宋时用的还是毛笔,故the pen 应改为the writing-brush。   白洋淀的导游牌上,“红菱”被硬硬地翻译成Red Ling。菱角有对应词的,应改为Red Water Chestnut。这里常常有外国人参观,如此翻译,令人汗颜!
如果本页不是您要找的课程,您也可以百度查找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