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教育网合作机构 > 乐器培训机构 > 古琴培训机构 >

天才领路者

欢迎您!
朋友圈

400-850-8622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9:00-21:00

位置:乐器培训资讯 > 古琴培训资讯 > 终于理会古琴的发音原理

终于理会古琴的发音原理

日期:2019-11-05 18:43:06     浏览:819    来源:天才领路者
核心提示: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下面就来说说古琴的发音原理,大家千万别错过。  

古琴的发音原理

 

古琴的发音原理  

古琴的发声振动实际上是一个整体振动。这里讲这个概念,就是说,古琴的发声不是一个简单的由面板振动来带动腔内的龙池凤沼的空气式振动,它的声音不是这样产生的。它实际上是由面板振动来带动空气式振动的同时,底板也要参与振动,然后一起构成一个纵向的摆动,这样的一个摆动是琴体的振动。当琴发出的声音对的时候,声音是向下走的,而向下走的声音,声音一定是一个纵向的振动。  

古琴三大音色特点  

古琴音色之泛音  

古琴音色的泛音是指的用左手触弦如蜻蜓点水,右手同时弹出之音。其音清脆高远,有时若隐若现,轻盈活泼,如天外之声,有“浮云柳絮无根蒂”之喻。故泛音象征天。  

古琴所弹出的泛音,以七徽为中心,向两侧依次对应升高,约可弹出119个泛音。古琴音乐的泛音之多,泛音应用之频繁,也是古琴音色的一大特点。  

泛音是左右手指法配合形成的一种弹奏方式,左手手指虚按琴徽,抑制了全弦振动,只保留以所按徽位处为波节的振动模式,如果触点在琴弦的1/2处,那么泛音频率就是琴弦基频的2倍,音高就是散音全弦振动的2倍,如果触点在琴弦的1/3或2/3处,那么泛音频率就是琴弦基频的3倍,音高就是散音全弦振动的3倍,依此类推。北宋科学家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说:“所谓正声者,如弦之有十三泛韵,此十二律自然之节也。盈丈之弦,其节亦十三;盈尺之弦,其节亦十三;盈尺之弦,其节亦十三,故琴之为十三徽。不独弦如此,金石亦然”。沈括在这里说的“泛韵”,也即泛音。他认为弦上发泛音之处便是“自然之节”。  

如果人为改变“自然之节”的位置,违反了“自然之节”的规律,就演奏不出泛音来,泛音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唯有古琴可以用大段的泛音来弹奏旋律,古琴的泛音,更是我国古代律学理论产生的基础。其音色幽雅、飘逸、空灵,仿若天籁之音,也确实是自然天成之声,故称天声;  

古琴音色之散音  

古琴音色的散音是用左手不按弦,仅以右手弹出的空弦音,古琴散音的发音特点是深沉浑厚,成为古琴曲雄健的根基,如同大地般坚实,有“勇士赴战场”之喻,故散音象征地。  

散音只用右手指法弹奏,依次可以得出——倍徵,倍羽,宫,商,角,徵,羽(正调仲吕均)这七个音。这七个音其中有两组,音高差是一个八度,其他五个音在音名上叫做宫,商,角,徵,羽,这些散音是全弦振动发出的声音。古琴由一弦到七弦,长度相同,粗细不同,其音数的计算方式记载在成书于春秋末期的《管子》地员篇中,计算方式的名称叫做——三分损益律。在音色上,散音宏大而浑厚,余韵共鸣响亮,有如钟磬之声,称为地声;  

古琴音色之按音  

古琴音色的按音是用左手按弦,右手同时弹出之音,古琴按音的发声特点是婉转舒情,圆润细腻,如人婉婉倾诉衷情,有“呢呢儿女语”之喻。故按音象征人; 古琴琴的按音最多,加之左手指法特别丰富细腻,可说是古琴音乐*表现力的音色。  

按音也是左右手指法配合形成的一种弹奏方式,左手手指按在琴面上,以徽位为坐标,或奏实音,或奏退复,吟猱,绰注等虚音,形成独具特色的虚实音,音韵呈线条状持续变化。汉语语言和音乐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汉语是单音节文字,一般一字一音,其发音分为声母、韵母和声调三部分。汉字字音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通过声调来辨明字义,这在印欧语言中基本上是不具备的,我们经常听到老外学中文,声调是一大难关,就是因为在他们的语言中缺少这种特质。  

 

古琴的结构  

古琴是以底、面两木板相合而成的。底、面上各有一些镶嵌的零件。琴轸(弦轴)上结绒扣由承露穿出,琴弦一端达蝇头与绒扣相扣合,一端绕过龙龈缠于琴背的雁足上。整个琴体即是共鸣箱,面板同时又是指板,底与面间的中空部位称琴腹。  

琴面:琴面是琴体上面的一块琴板,它是古琴最重要的部分。琴面呈弧形,自项以上逐渐低头至“岳山”称为“流水处”,也称“岳流”。琴面是用梧桐木制成,“岳山”与“承露”另用紫檀或花梨等硬木雕成镶入面板,尾部的“龙龈”和“冠角”亦然,十三个徽位用螺蚌或金玉镶嵌。  

琴底:琴底是琴的底板,用楸梓木制成。其肩下开有长方形或圆形音孔,称为“龙池”;足后尾前的音孔,称“凤沼”;腰中近边处开两个小方孔,为足孔,上安两足叫“雁足”;首部两旁倒垂两足,名为“凫掌”,“雁足”、“凫掌”都是用硬木镶嵌。  

琴首:琴首纵面形如复舟,中开偃月形一穴,名为“舌穴”,穴中凸出部分称“凤舌”。  

琴腹:琴额部岳内留实木名叫“项实”。项实后整个是“槽腹”。腹中正对琴底池、沼两处微微高起的部位名为“纳音”;安雁足处亦留实木,称作“凤腿”;肩下腹中设一圆柱(顶住底面),称“天柱”;腰下方的称“地柱”。  

如果本页不是您要找的课程,您也可以百度查找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