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武汉市第十一中学是被湖北*命名的示范高中,学校设有教学、实验、科技电教、图书阅览、训练等八个中心现在学校有1800多名学生在校老师150多名其中有9位老师是特级*教师学校曾获得市校园文化建设学校。
一、基本信息
地址:硚口区崇仁路211号
二、2022招生计划
*批
总计划540名;
招"宏志生"10人;总计划中含分配生270人;分别招田径、篮球后备人才8人、5人;
往年武汉十一中高考喜报
高考600分达174人,占纯物理和历史方向参考人数的40.5%,保优率达135%,上线数大幅度增长,实现了逆境腾飞、整体提升,创我校历史新高。
特殊线(即一本线)纯物理和历史方向上线率达到94%,体艺飞、国际留学类有23人将进入清华、央美、港大、多伦多、加州伯克利等名校,全年级全口径特殊线(即一本线)上线率达到96.3%,*本科上线。
科创类所有班级特殊线(即一本线)上线率均为*,其中李晔晖老师所带科创班均分达到612分;实验类班级特殊线(即一本线)平均上线率为91.3%,其中周少雄老师所带的实验班一本上线率达到94.1%。
更多入学方式:
高中生的借读流程有哪些:
1、先到你学籍所在高中(也就是录取你的高中),开借读转出证明,再联系同意接收你的重点高中,签借读三方协议,校长签字,方可借读。
2、转电子学籍号的流程:
(1)转入学校在网上的学籍管理系统里申请转入。
(2)转出学校在网上的学籍管理系统里同意审核。
(3)转出学校主管教育局审核同意。
(4)转入学校主管教育局审核同意。
转学或借读:
1、高中转学需要接收学校发起转学申请,原学校同意就可以。借读也需要两边学校的同意。
2、不少学校不愿意接收插班生和非施教区内学生。
3、转学要缴纳一定数量的培养费。
4、借读需要缴纳两笔学费:原学校和借读学校。
5、借读需要回原学校参加高考。
以上内容意思解释
1.已经注册学籍的普通高中学生,跨省、市、区(市)到非户籍所在地就读的,均为借读生。
2.学校一般不接收借读生。父母双方出国工作一年以上、支援边疆建设、从事野外工作或流动性较大工作,由本市亲属抚养的学生,可以申请在本市普通高中学校借读。
3.申请借读的学生,持证明材料向普通高中学校申请,学校审查同意后到教育主管*办理借读手续。
4.因特殊原因确需外出借读的学生,应持借读学校同意接收证明向学籍注册学校提出申请,学校同意并办理正式手续后,方可外出借读。
5.借读生学籍由学籍注册学校负责保留、管理,并建立学籍档案、学生发展报告和高考电子档案。
6.借读生需回学籍注册学校参加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由学籍注册学校核发毕业证书。
7.户籍和学籍均在本市以外的借读生,因特殊原因确需借考的,须由学校报教育主管*按规定批准。
普通高中阶段学生因故在非户籍所在地要求借读的,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允许借读:
1、边防、海岛驻守部队人员的子女;
2、在市内兴办企业的港、澳、台胞及华侨、外籍人员的适龄子女;
3、父母双方从事地质勘探等流动性较大的工作,需由亲属照管的学生;
4、父母双方不在学生户籍地工作,需随父母居住生活的学生;
5、父母离异,抚养一方无法履行监护人职责或丧失监护能力,确需由其亲属抚养监护的学生;
6、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具备"三证"材料)到流入地只需短期(一年以内)停留的。
同城待遇
新版中*生学籍管理办法规定,持有七类证明的非京籍学生将按照具有本市户籍学生对待:
持有区县人力社保*开具的"原北京下乡青年子女身份证明";
区县教育行政*开具的"台胞子女就读批准书";
*博士后管理*开具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子女介绍信"以及其父母的"进站函";
部队师(旅)级政治部开具的随军家属证明及现役军人证件;
区县侨务*开具的"华侨子女来京接受义务教育证明信";
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开具的《子女关系证明信》及其父或母本市常住*登记卡;
市人力社保*为其父或母签发的《北京市工作居住证》以及其他符合*和本市有关政策规定的证明。
高中跨省借读
1、一般来说高中借读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甲地但是在异地学校就读,这种情况就叫做借读,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学籍在甲校但是在乙校就读。
2、对于在本地异校的考生更加的方便,对高考丝毫没有影响。还有就是高考成绩也是属于原来的学校,因为高考成绩就是要根据学籍来判定的。
3、高中生借读对高考没有太大的影响,一般对于考生来说借读的时候学籍是还在原来的学校的,所以高考的时候可以选择回到原来的学校考试,对于符合条件的考生,可以参加异地高考。
有兴趣了解武汉十一中借读生条件的家长可以电话或微信探讨探讨;
咨询电话:13971421611(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