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教育网合作机构>

长春博大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欢迎您!
朋友圈

13011377451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9:00-21:00

位置:学校资讯 > 长春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长春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日期:2023-04-11 16:28:54     浏览:215    来源:长春博大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核心提示: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小总结 懒惰象生锈一样,比操劳更能消耗身体;经常用的钥匙,总是亮闪闪的。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小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酶的研究与应

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小总结

懒惰象生锈一样,比操劳更能消耗身体;经常用的钥匙,总是亮闪闪的。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小 总结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酶的研究与应用

1、果胶酶作用: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提高水果的出汁率,并使果汁变得澄清。

2、果胶酶并不特指某一种酶,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等。

3、酶的活性可用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反应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增加量来表示。

4、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四类: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其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

5、加酶洗衣粉的作用原理:碱性蛋白酶能将血渍、奶渍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质水解成可溶性的氨基酸或小分子的肽,使污迹容易从衣物上脱落。同样道理,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也能将大分子的脂肪、淀粉和纤维素水解为小分子物质。

6、固定化技术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一般来说,酶更适合采用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固定化,而细胞多采用包埋法固定化。因为细胞个大,而酶分子很小;个大的细胞难以被吸附或结合,而个小的酶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7、固定化酵母细胞时,酵母细胞的活化用蒸馏水;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时,加热要用小火,或者间断加热;要将海藻酸钠溶液冷却至室温,再加入活化的酵母细胞。CaCl2溶液有利于凝胶珠形成稳定的结构。

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DNA和蛋白质技术

1、提取生物大分子的基本思路是选用一定的物理或化学 方法 分离具有不同物理或化学性质的生物大分子。

2、DNA溶解性:①DNA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在0.14moL/L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最小。②DNA不溶于酒精。

3、DNA对酶、高温和洗涤剂的耐受性:因为酶有专一性,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质,但对DNA没有影响。DNA比较能耐高温。洗涤剂能够瓦解细胞膜,但对DNA无影响。

4、在沸水浴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被染成蓝色。

5、提取DNA的材料一般用鸡血而不用猪血,因为哺乳动物(猪)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无DNA。

6、破碎鸡血细胞时,可以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同时用玻璃棒搅拌,过滤后收集滤液即可。

7、为了纯化提取的DNA,需要将滤液进一步处理。在滤液中加入NaCL,使其浓度为2mol/L,过滤除去不溶的杂质,再加入蒸馏水,使NaCL浓度为0.14mol/L,析出DNA,过滤除去溶液中的杂质。

8、向溶解了DNA的NaCL溶液中加入体积分数为95%的冷却的酒精溶液,目的是提取含杂质更少的DNA。

9、PCR原理:DNA体外复制

10、PCR的条件:①一定的缓冲溶液;②DNA模板;③分别与两条模板链相结合的两种引物;④四种脱氧核苷酸;⑤耐热的DNA聚合酶;⑥控制温度的仪器设备。

11、为什么要引物?因为DNA聚合酶不能从头开始合成DNA,而只能从3′端延伸DNA链。DNA的合成方向总是从子链的5′端向3′端延伸。

12、PCR三步骤:变性、复性和延伸。在PCR循环之前,常要进行一次预变性,以便增加大分子模板DNA彻底变性的概率。

13、PCR的结果:特异地复制处于两个引物之间的DNA序列,使这段固定长度的序列呈指数扩增。

14、DNA在260nm的紫外线波段有一强烈的吸收峰。

15、蛋白质分离的方法:凝胶色谱法和电泳。

16、凝胶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移动速度慢,后洗脱出来;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移动速度快,先洗脱出来。

17、电泳利用了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以及分子本身的大小形状的不同,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实现各种分子的分离。

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1、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蒸馏、压榨和萃取。

2、水蒸汽蒸馏法是利用水蒸汽将挥发性较强的植物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又重新分出油层和水层。如玫瑰油、薄荷油等(也可用萃取法)。

3、柑橘、柠檬芳香油的制备常使用压榨法,因为水中蒸馏会导致原料焦糊和有效成分水解。

4、胡萝卜素的提取一般用萃取法。萃取法是将粉碎、干燥的植物原料用有机溶剂浸泡,使芳香油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然后蒸发出有机溶剂,获取纯净的植物芳香油。

5、石油醚具有较高的沸点,能充分溶解胡萝卜素,并且不与水混溶,所以适宜用作胡萝卜素的萃取剂。

6、玫瑰精油的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能随水蒸汽一同蒸馏。故适用于蒸馏法。

7、玫瑰精油的油水混合物中加入NaCL目的是增加水层密度,使油水分层。分离油层后加无水Na2SO4,目的是除去水,再过滤去除Na2SO4。

8、橘皮压榨前用石灰水浸泡,目的是破坏细胞结构、分解果胶、防止橘皮压榨时滑脱,提高出油率。

9、胡萝卜素是橘黄色结晶,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所以适于用萃取法。

10、萃取时采用水浴加热,以防有机溶剂燃烧、爆炸。瓶口安装回流冷凝装置,以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挥发。


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小总结相关 文章 :

★ 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 高中生物选修一期末知识点总结

★ 高二生物选修一重点知识汇总与记忆方法

★ 高中生物选修一笔记整理

★ 生物选修一*单元《生物技术实践》基础知识总结

★ 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大全

★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 高考生物选修一必考知识

★ 高中生物重要的知识归纳

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学习生物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提取DNA的溶解性原理包括DNA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DNA不溶于酒精。

DNA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溶解度的特点:在0.14mol/L时溶解度最小;要使DNA溶解,需要较高浓度?要使DNA析出,又需要0.14mol/L的浓度?

在溶解细胞中的DNA时,人们通常选用2mol/LNaCl溶液;将DNA分子析出的方法是向溶有DNA的NaCl溶液中缓慢注入蒸馏水,以稀释NaCl溶液。酒精是一种常用有机溶剂,但DNA却不能溶于酒精(特别是95%冷却酒精),但细胞中蛋白质可溶于酒精。

从理论上分析,预冷的乙醇溶液具有以下优点。一是抑制核酸水解酶活性,防止DNA降解;二是降低分子运动,易于形成沉淀析出;三是低温有利于增加DNA分子柔韧性,减少断裂。

采用DNA不溶于酒精的原理,可以达到的目的是:将DNA和蛋白质进一步分离。

提取DNA还可以利用DNA对酶、高温和洗涤剂的耐受性原理。利用该原理时,应选用蛋白酶,因为酶具有专一性,蛋白酶只水解蛋白质而不会对DNA产生影响。温度值为60~80℃,因为该温度值蛋白质变性沉淀,而DNA不会变性。

补充:DNA的变性是指DNA分子在高温下解螺旋,其温度在80℃以上,如在PCR技术中DNA变性温度在95℃。

当鉴定提取出的物质是否是DNA时,需要使用什么指示剂进行鉴定?

答:在沸水浴条件下,DNA遇二苯胺呈现蓝色。

原理总结:通过利用不同浓度NaCl溶液溶解或析出DNA,可以从细胞中提取和提纯DNA;再利用酒精进一步将DNA与蛋白质分离开来,达到提纯的目的;*利用二苯胺试剂鉴定提取的物质是否是DNA。

实验材料的选取:

不同生物的组织中DNA含量不同。在选取材料时,应本着DNA含量高、材料易得、便于提取的原则。

本实验用鸡血细胞做实验材料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鸡血细胞核的DNA含量丰富,材料易得;二是鸡血细胞极易吸水胀破,而用动物肝脏细胞作实验材料常常需要匀浆和离心,对设备要求较高,操作繁琐,历时较长。

鸡血细胞破碎以后释放出的DNA,容易被玻璃容器吸附,所以在提取过程中为了减少DNA的损失,*使用塑料的烧杯和试管盛放鸡血细胞液。

破碎细胞,获取含DNA的滤液:

若选用鸡血和洋葱作实验材料,则怎样获取含DNA的滤液?

答:在鸡血细胞液中加入一定量蒸馏水并用玻棒搅拌,过滤后收集滤液;切碎洋葱,加入一定量洗涤剂和食盐,搅拌研磨,过滤后收集滤液。

为什么加入蒸馏水能使鸡血细胞破裂?

答:蒸馏水对于鸡血细胞来说是一种低渗液体,水分可以大量进入血细胞内,使血细胞胀裂,再加上搅拌的机械作用,就加速了鸡血细胞的破裂(细胞膜和核膜的破裂),从而释放出DNA。

在以上实验中,加入蒸馏水、洗涤剂和食盐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答:过滤时应当选用(滤纸、尼龙布)。血细胞在蒸馏水中大量吸水而张裂;洗涤剂瓦解细胞膜;食盐溶解DNA物质;选用尼龙布进行过滤。

在处理植物组织时需要进行研磨,其目的是什么?研磨不充分产生什么结果?

答:破碎细胞壁,使核物质容易溶解在NaCl溶液中;研磨不充分会使DNA的提取量减少,影响实验结果,导致看不到丝状沉淀物、用二苯胺鉴定不显示蓝色等。具体做法。10mL鸡血+20mL蒸馏水→同方向搅拌→3层尼龙布过滤→滤液。

为什么反复地溶解与析出DNA,能够去除杂质?

答:用高盐浓度的溶液溶解DNA,能除去在高盐中不能溶解的杂质;用低盐浓度使DNA析出,能除去溶解在低盐溶液中的杂质。因此,通过反复溶解与析出DNA,就能够除去与DNA溶解度不同的多种杂质。

最初获得的DNA滤液含有蛋白质、脂质等杂质,需要进一步提纯DNA。

方案一的原理是DNA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

方案二的原理是蛋白酶分解蛋白质,不分解DNA;

方案三的原理是蛋白质和DNA的变性温度不同。

方案二与方案三的原理有什么不同?

答:方案二是利用蛋白酶分解杂质蛋白,从而使提取的DNA与蛋白质分开;方案三利用的是DNA和蛋白质对高温耐受性的不同,从而使蛋白质变性,与DNA分离。

析出与鉴定:

在滤液中仍然含有一些杂质,怎样除去这些杂质呢?得到的DNA呈何颜色?

答:滤液与等体积的冷却酒精混合均匀,静置2~3分钟,析出的白色丝状物就是DNA。DNA呈白色。

怎样鉴定析出的白色丝状物就是DNA呢?

答:具体做法:试管2支,编号甲乙→各加等量5mLNaCl溶液→甲中放入少量白色丝状物,使之溶解→各加4mL二苯胺,混合均匀→沸水浴5min→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操作:

制备鸡血细胞液…………加柠檬酸钠,静置或离心

破碎细胞,释放DNA… 加蒸馏水,同一方向快速通方向搅拌

↓→过滤,除去细胞壁、细胞膜等。

溶解核内DNA………… 加入NaCl至2mol/L,同一方向缓慢搅拌

DNA析出……………… 加蒸馏水至0.14mol/L,过滤,在溶解到2mol/L溶液中

↓→除去细胞质中的大部分物质。

DNA初步纯化………… 与等体积95%冷却酒精混合,析出白色丝状物

↓→除去核蛋白、RNA、多糖等。

DNA鉴定……………… 二苯胺,沸水浴,呈现蓝色

注意事项:在鸡血中加入柠檬酸钠防止凝固;鸡血静置或离心以提高细胞悬液浓度;使用塑料烧杯;使用尼龙布过滤;玻棒沿同一方向搅拌;玻棒搅拌要缓慢(细胞破裂快速搅拌);玻棒不要碰到烧杯壁;二苯胺试剂要现用现配等。

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1、发酵:通过微生物技术的培养来生产大量代谢产物的过程。

2、有氧发酵:醋酸发酵、谷氨酸发酵

无氧发酵:酒精发酵、乳酸发酵

3、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型微生物真菌

酵母菌的生殖方式:出芽生殖(主要) 、分裂生殖、孢子生殖

4、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C6H12O6+6O2→6CO2+6H2O

5、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C6H12O6→2C2H5OH+2CO2

6、20℃左右最适宜酵母菌繁殖,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

7、在葡萄酒自然发酵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表面的野生型酵母菌。

在发酵过程中,随着酒精浓度的提高,红葡萄皮的色素也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现深红色。

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制约。

8、醋酸菌是单细胞细菌(原核生物),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生殖方式为二分裂。

9、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2C2H5OH+4O2→CH3COOH+6H2O

10、控制发酵条件的作用:

①醋酸菌对氧气的含量特别敏感,当进行深层发酵时,即使只是短时间中断通入氧气,也会引起醋酸菌死亡。

②醋酸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控制好发酵温度,使发酵时间缩短,又减少杂菌污染的机会。

③有两条途径生成醋酸:直接氧化和以酒精为底物的氧化。

11、实验流程: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果酒(→醋酸发酵→果醋)

12、酒精检验: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重铬酸钾来检验。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先在试管中加入发酵液2mL,再滴入物质的量浓度为3mol/L的H2SO43滴,振荡混匀,*滴加常温下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3滴,振荡试管,观察颜色。

13、充气口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排气口是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二氧化碳的;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

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相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开口向下的目的是有利于二氧化碳的排出。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该关闭充气口;制醋时,应该充气口连接气泵,输入氧气。

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腐乳的制作

1、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如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生殖方式是孢子生殖。营腐生生活。

2、原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3、实验流程: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

4、酿造腐乳的主要生产工序是将豆腐进行前期发酵和后期发酵。

前期发酵的主要作用:

1、创造条件让毛霉生长

2、使毛酶形成菌膜包住豆腐使腐乳成型。

后期发酵主要是酶与微生物协同参与生化反应的过程。通过各种辅料与酶的缓解作用,生成腐乳的香气。

5、将豆腐切成3cm×3cm×1cm的若干块。所用豆腐的含水量为70%左右,水分过多则腐乳不易成形。

水分测定方法如下:精确称取经研钵研磨成糊状的样品5~10g(精确到0.02mg),置于已知重量的蒸发皿中,均匀摊平后,在100~105℃电热干燥箱内干燥4h,取出后置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后称重,然后再烘30min,直至所称重量不变为止。

样品水分含量(%)计算公式如下:

(烘干前容器和样品质量—烘干后容器和样品质量)/烘干前样品质量

毛霉的生长:条件:将豆腐块平放在笼屉内,将笼屉中的控制在15~18℃,并保持一定的温度。

来源:1.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2. 直接接种优良毛霉菌种

时间:5天

加盐腌制: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分层整齐地摆放在瓶中,同时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加盐腌制的时间约为8天左右。

用盐腌制时,注意控制盐的用量:盐的浓度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变质;盐的浓度过高会影响腐乳的口味

食盐的作用:1.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腐败变质;2.析出水分,是豆腐变硬,在后期制作过程中不易酥烂;3.调味作用,给腐乳以必要的咸味;4.浸提毛酶菌丝上的蛋白酶。

配制卤汤:卤汤直接关系到腐乳的色、香、味。卤汤是由酒及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

酒的作用:1.防止杂菌污染以防腐;2.与有机酸结合形成酯,赋予腐乳风味;3.酒精含量的高低与腐乳后期发酵时间的长短有很大关系,酒精含量越高,对蛋白酶的抑制作用也越大,使腐乳成熟期延长;酒精含量过低,蛋白酶的活性高,加快蛋白质的水解,杂菌繁殖快,豆腐易腐败,难以成块。

香辛料的作用:1.调味作用;2.杀菌防腐作用;3.参与并促进发酵过程

高三生物选修一必记知识点

?当我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而艰难的战胜时,当我们在漫长的奋斗后成功时,会感受到到无与伦比的感觉,因此学习更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只要我们用另一种心态去体会,就会发现有学习的日子真好!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 高三生物 选修一必记知识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三生物选修一必记知识点1

1、1665英国人虎克()用自己设计与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140倍)观察了软木的薄片,*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用拉丁文cella(小室)这个词来对细胞命名。

2、1680荷兰人列文虎克(A.),首次观察到活细胞,观察过原生动物、人类精子、鲑鱼的红细胞、牙垢中的细菌等。

3、19世纪30年代德国人施莱登()、施旺()提出: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这一学说即“细胞学说()”,它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高三生物选修一必记知识点2

一、基本概念

1.交配类:自交、杂交、测交、正交、反交、自花或异花传粉、闭花受粉

杂交:指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个体间的相互交配,一般用×表示。

自交:指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个体间的相互交配,一般用表示。自交是获得纯种系的有效 方法 ,也是鉴别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常用方法之一,尤其是植物。

自由交配:群体中的个体随机地进行交配,包含自交和杂交。

测交:让需要确定基因型的个体与隐性个体交配。用于遗传规律理论假设的验证实验,也用于纯合子与杂合子的鉴定。

特别提醒:自交和测交都可用来鉴别一个个体是否是纯合子,自交较简便,测交较科学。

正交与反交:正交与反交是相对而言的,正交中的父本与母本恰好是反交中的母本和父本。常用来检验某一性状的遗传是细胞核遗传还是细胞质遗传,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_染色体遗传。

自花传粉:_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交配方式为自交。

异花传粉:指不同花朵之间的传粉过程,分同株自花传粉(属自交)和异株异花传粉(属杂交)。

闭花受粉:某些植物在花未开时已经完成了受粉,这样的受粉方式为闭花受粉。

2.性状类:性状、相对性状、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共显性、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

性状是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如豌豆的一些性状:种子形状、子叶颜色、茎的高度、种皮的颜色(有些种皮颜色为子叶透过种皮的表现)。

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豌豆的高茎与矮茎,狗的直毛与卷毛。

完全显性:指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F1的全部个体,都表现出显性性状,并且在表现程度上和显性亲本完全一样,如豌豆的高茎与矮茎。

不完全显性:指在生物性状的遗传中,F1的性状表现介于显性和隐性的亲本之间,如紫茉莉花色。

共显性:指在生物性状的遗传中,两个亲本的性状,同时在F1的个体上显现出来,而不是只单一的表现出中间性状,如马的毛色中混毛马、ABO血型中的 A B型 。

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在完全显性中,两个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体亲本杂交,在杂合子一代(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显性性状,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性状。

3.染色体类: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略)

4.基因类:等位基因(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相同基因)、非等位基因、复等位基因

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

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同大写字母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

相同基因是指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的两个相同的基因。

特别提醒:不论等位基因还是相同基因,在形成配子时,均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只不过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个体可形成两种不同类型的配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而具有相同基因的个体(纯合子)只形成一种配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非等位基因:是指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的基因。

复等位基因:如果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有多种,这些基因被称为复等位基因。如ABO血型中的IA、AB和i。

5.个体类:表现型、基因型、杂合子、纯合子

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特别提醒:生物个体的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外在表现形式,基因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个体的表现型。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DD和Dd两种基因型均表现出为高茎;基因型相同,环境条件不同,表现型也不一定相同,如鸡胫的颜色,遗传物质是黄胫,若饲料不含_素,鸡胫为白色。

纯合子:个体每一对性状的基因是相同的。自交时,不发生性状分离,能稳定遗传。分为显性纯合子(AA)和隐性纯合子(aa)。

杂合子:一对或多对性状时,只要具有一对等位基因就属于杂合子。自交时,发生性状分离,不能稳定遗传。

特别提醒:对多个基因控制的具有多对性状的个体,无论基因的显隐性如何,只要控制每一对性状的基因都纯合就是纯合子,如AABBCC、AABBcc、aaBBcc。否则,就是杂合子,如AaBBCC、AABbcc、aaBBCc。

二、基本方法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判定:

方法一:根据定义判断。让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中显现出来的为显性性状,隐而未现的叫隐性性状。

方法二:根据自交结果判断。让具有同一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子代出现性状分离或子代出现不同于亲本的性状,则亲本性状为显性性状,不同于亲本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应注意:不完全显性自交后代可出现3种性状表现类型,如紫茉莉花色;共显性自交后代最多可出现3种(如马的毛色)或4种(如ABO血型)性状表现类型。

方法三:根据频率高低判断。在群体中随机选择多对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双亲的性状,则子代某一性状出现的频率高的为显性性状,出现频率低的为隐性性状。

2.统计分析法:对个体的表现型进行统计分析,找出规律的方法。

3.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是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这也是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基本方法。

4.分枝法:将两对或两对以上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分别进行讨论,然后将控制各对性状的基因组成相加、概率相乘得到各种基因型及概率,将各对性状的表型种类相乘得到表型种类及其比例。

三、基本规律

1.基因分离定律——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⑴遗传试验:让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高茎和矮茎豌豆杂交,F1全为高茎,F1自交所得F2中,不仅出现了高茎,矮茎重新出现,且比例接近于3:1。

⑵解释: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减数_时,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这样F1产生的雄配子和雌配子就各有两种,两种不同配子(含显性基因或隐性基因)的数目相等。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F2会出现:4种组合、3种基因型、2种表现型,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3:1。

⑶假说推理与验证:若解释正确,则让F1(高茎)与隐性亲本矮茎豌豆杂交,其后代应该是2种表现型——高茎和矮茎,比例接近1:1。实验结果与预期相符,证明了假说的正确性。

⑷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_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两对及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

⑴遗传试验:让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_圆粒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1全为_圆粒,F1自交所得F2中,不仅出现了亲代原有的性状——亲本类型:_圆粒和绿色皱粒,还出现了新的性状——重组类型:_皱粒和绿色圆粒,且比例接近于9:3:3:1。

⑵解释:两对性状分别由两对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所控制,减数_时,会形成4种等比例的雌雄配子,由于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从而产生:16种组合、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表型比例接近于9:3:3:1。

⑶假说推理与验证:若解释正确,则让F1与双隐性亲本绿色圆粒豌豆杂交,其后代应该是4种表现型,比例接近1:1:1:1。实验结果与预期相符,证明了假说的正确性。

⑷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_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

3.实践应用

⑴指导育种:通过杂交可使不同亲本的优良性状组合到一起,通过连续自交可获得同时具有两个及两个以上不同优良品种的优良种性的新品种。

⑵医学方面:预测和诊断遗传病的理论依据,可判定遗传病方式及患病风险,确定适宜的优生方式。

⑶基因型、表现型及其比例的推断。基本步骤是:①根据亲子代的表现型,确定性状的显隐性,并大致书写基因型;②根据特殊个体的表现型,准确写出基因型,如隐性个体为纯合;③由已知个体的基因型结合未知个体的表现型及其比例,确定相关个体的基因型。注意:对几对性状的遗传问题,应学会用分枝法处理。

4.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⑴正确地选择实验材料

⑵由单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

⑶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⑷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问题→实验→假设→验证→结论

复习小贴士

作为高中生物的重点、难点和重要考点,复习时,应注意:

1.通过对比、归纳,理清有关概念的相互关系。

2.把握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其解题方法与技巧。

3.被子植物个体发育的特殊性,尤其是种皮、胚乳的基因型组成及表现型问题。

4.遗传规律与减数_的联系,尤其是生殖细胞的种类及其比例。

5.准确书写遗传图解。做到:一是思路清晰,尤其是亲子代的相互关系;二是标记清楚,如亲本(P)、子一代(F1)、子二代(F2)、雌性、雄性、配子、杂交(×)、自交及相关个体的表现型。

高三生物选修一必记知识点3

一、细胞分化

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它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过程中,但在胚胎时期达到限度。经过细胞分化,生物体内会形成各种不同的细胞和组织,这种稳定性的差异是不可逆的。细胞分化程度:体细胞>胚胎细胞>受精卵

但科学研究证实,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即保持着全能性。细胞全能性是指生物体的细胞具有使后代细胞形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的特性。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包含有该物种所特有的全部的遗传信息,都有发育成为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部遗传物质。理论上,生物体的每一个活细胞都应该具有全能性。细胞全能性的大小:受精卵>胚胎细胞>体细胞

通常情况下,生物体内细胞并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成为不同的细胞、组织,这是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二、细胞的癌变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大多数细胞能够正常分化。但是有些细胞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不能正常分化,而变成不受有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_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具有以下特点: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容易在体内扩散,转移。由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减小,导致癌细胞容易在有机体内分散和转移。

目前认为引起癌变的因子主要有三类:*类物理致癌因子,如辐射致癌;第二类是化学致癌因子,如砷、苯、煤焦油等;再一类是病毒致癌因子,引起癌变的病毒叫做致癌病毒。另外,科学家已证实,癌细胞是由于原癌基因激活为癌基因而引起的。

三、细胞的衰老

生物体内的细胞多数要经过未分化、_、分化和死亡这几个阶段。因此,细胞的衰老和死亡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衰老细胞具有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

(1)细胞内的水分减少,结果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

(2)衰老细胞内,酶的活性减低,如人的头发变白是由于黑色素细胞衰老时,酪氨酸酶活性的活性降低;(3)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的衰老而积累,影响细胞的物质交流和信息传递等正常的生理功能,最终导致细胞死亡;(4)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能力降低。

四、细胞凋亡

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生理过程,如蝌蚪尾消失,它对于多细胞生物体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因素干扰具有非常关键作用。

细胞坏死:由于电、热、冷、机械等不利因素影响导致细胞非正常性死亡,不受基因控制。

高三生物选修一必记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高中生物选修一笔记整理

★ 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背诵

★ 2021高考生物选修1必考知识点

★ 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2021总结

★ 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小总结

★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 高中生物选修一期末知识点总结

★ 高三生物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 高考生物选修一知识大全

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归纳有哪些?

1、酵母菌的细胞呼吸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表达式为:C6H12O6+O2→CO2+H2O+能量。

2、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表达式为:C6H12O6→C2H5OH+CO2+能量。

3、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活:在有氧时,酵母菌大量繁殖,但是不起到发酵效果;在无氧时,繁殖速度减慢,但是此时可以进行发酵。在利用酵母菌发酵时*是先通入足够的无菌空气在有氧环境下一段时间使其繁殖,再隔绝氧气进行发酵。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酒精发酵的*温度是在18℃~25℃,pH*是弱酸性。

4、活菌计数法就是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个活菌。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因为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的只是一个菌落。

5、碱性蛋白酶能将血渍、奶渍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质水解成可溶性的氨基酸或小分子的肽,使污迹从衣物上脱落。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也能分别将大分子的脂肪、淀粉和纤维素水解为小分子物质,使洗衣粉具有更好的去污能力。

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知识点总结:
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知识点是高中学习生物时期的主要知识点之一,主要包括微生物的利用、酶的应用、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生物技术在其它方面的应用等,以下是各具体知识点总结的理解和分析。
微生物的利用:
微生物的分离、 测定某种微生物的数量 、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微生物的利用、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来生产特定的产物、生物固氮
酶的应用:
酶的存在和简单制作方法、酶活力测定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酶在食品制造和洗涤等方面的应用 、制备和应用固相酶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从生物材料中提取某些特定成分 、 运用发酵食品加工的基本方法 、 测定食品加工中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
生物技术在其它方面的应用:
植物的组织培养、 蛋白质的提取、 蛋白质的分离 、 PCR技术

高考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考生物选修一知识点

DNA和蛋白质技术

1、提取生物大分子的基本思路是选用一定的物理或化学方法分离具有不同物理或化学性质的生物大分子。

2、DNA溶解性:

①DNA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在0.14moL/L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最小。

②DNA不溶于酒精。

3、DNA对酶、高温和洗涤剂的耐受性:因为酶有专一性,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质,但对DNA没有影响。DNA比较能耐高温。洗涤剂能够瓦解细胞膜,但对DNA无影响。

4、在沸水浴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被染成蓝色。

5、提取DNA的材料一般用鸡血而不用猪血,因为哺乳动物(猪)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无DNA。

6、破碎鸡血细胞时,可以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同时用玻璃棒搅拌,过滤后收集滤液即可。

7、为了纯化提取的DNA,需要将滤液进一步处理。在滤液中加入NaCL,使其浓度为2mol/L,过滤除去不溶的杂质,再加入蒸馏水,使NaCL浓度为0、14mol/L,析出DNA,过滤除去溶液中的杂质。

8、向溶解了DNA的NaCL溶液中加入体积分数为95%的冷却的酒精溶液,目的是提取含杂质更少的DNA。

9、PCR原理:DNA体外复制

10、PCR的条件:

①一定的缓冲溶液;

②DNA模板;

③分别与两条模板链相结合的两种引物;

④四种脱氧核苷酸;

⑤耐热的DNA聚合酶;

⑥控制温度的仪器设备。

11、为什么要引物?因为DNA聚合酶不能从头开始合成DNA,而只能从3′端延伸DNA链。DNA的合成方向总是从子链的5′端向3′端延伸。

12、PCR三步骤:变性、复性和延伸。在PCR循环之前,常要进行一次预变性,以便增加大分子模板DNA彻底变性的概率。

13、PCR的结果:特异地复制处于两个引物之间的DNA序列,使这段固定长度的序列呈指数扩增。

14、DNA在260nm的紫外线波段有一强烈的吸收峰。

15、蛋白质分离的方法:凝胶色谱法和电泳。

16、凝胶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移动速度慢,后洗脱出来;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移动速度快,先洗脱出来。

17、电泳利用了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以及分子本身的大小形状的不同,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实现各种分子的分离。

高中生物知识重点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差速离心法

一、细胞器之间分工

(1)双层膜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能量转换站”,双层膜,分布在植物的叶肉细胞。

线粒体: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双层膜(内膜向内折叠形成脊),分布在动植物细胞体内。

(2)单层膜

内质网: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单层膜,动植物都有。

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单层膜,动植物都有,参与了植物细胞壁的形成。

液泡:主要存在与植物细胞中,内有细胞液,含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物质,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单层膜。

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单层膜。

(3)无膜

核糖体:无膜,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

中心体: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的细胞,由两个相互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无膜。

八大细胞器:内质网,液泡,线粒体,高尔基体,核糖体,溶酶体,叶绿体,中心体。

光镜能看到:细胞质,线粒体,叶绿体,液泡,细胞壁。

在细胞质中,除了细胞器外,还有呈胶质状态的细胞质基质。

实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健那绿染液是将活细胞中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材料:新鲜的藓类的叶。

二、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有些蛋白质是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这类蛋白叫分泌蛋白。如消化酶(催化作用)、抗体(免疫)和一部分激素(信息传递)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合成肽链)、(加工成蛋白质)、(进一步加工)、(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蛋白质释放)

分泌蛋白从合成至分泌到细胞外,经过了哪些细胞器活细胞结构?

答:附和在内质网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内质网鼓出由膜形成的囊泡,包裹着要运输的蛋白质,离开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

三、生物膜系统

1、概念:细胞膜、核膜,各种细胞器的膜共同组成的生物膜系统

2、作用:使细胞具有稳定内部环境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为各种酶提供大量附着位点,是许多生化反应的场所;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保证生命活动高效、有序进行。

高考生物实验知识

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一、实验原理与步骤

原理:显性遗传病具有世代相传的特点,隐性遗传病隔代出现。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交叉遗传,隔代出现,患者男性多于女性。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世代相传,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步骤:

①确定要调查的遗传病,掌握其症状及表现

②设计记录表格及调查要点

③分多个小组调查,获得足够大的群体调查数据

④汇总结果,统计分析

二、注意事项

1、调查时,*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600度以上)等

2、为保证调查的群体足够大,小组调查的.数据,应在班级和年级中进行汇总: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某种遗传病的患病人数/某种遗传病的被调查人数

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一、实验原理

植物插条经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后,对植物插条的生根情况有很大的影响,而且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处理其影响程度亦不同。其影响存在一个最适浓度,在此浓度下植物插条的生根数量最多,生长最快。

二、实验注意事项

1、选择插条:以1年生苗木为*(1年或2年生枝条形成层细胞分裂能力强、发育快、易成活)

2、处理插条:枝条的形态学上端为平面,下端要削成斜面,这样在扦插后可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促进成活。

3、处理方法:

1)浸泡法:把插条的基部浸泡在配制好的溶液中,深约3cm,处理几小时至一天。(要求的溶液浓度较低,并且*是在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处理)

2)沾蘸法:把插条基部在浓度较高的药液中蘸一下(约5s),深约1、5cm即可。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一、实验原理

1、在含糖的液体培养基(培养液)中酵母菌繁殖很快,迅速形成一个封闭容器内的酵母菌种群,通过细胞计数可以测定封闭容器内的酵母菌种群随时间而发生的数量变化。

2、养分、空间、温度和有毒排泄物等是影响种群数量持续增长的限制因素。

二、酵母菌计数方法

抽样检测法或显微计数法(用血球计数板)。

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待细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

注意: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将试管轻轻震荡几次。

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一、实验原理

1、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研究土壤中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操作简便,有助于理解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

2、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能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在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即:用一定规格的捕捉器(如采集缺罐、吸虫器等进行取样)。

二、丰富度的统计方法

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记名计算法是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

目测估计法是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等。

生物选修一知识点归纳,人教版,重谢

高中生物选修教材知识点总结(一)
1、稳态:神经系统、体液和免疫系统调节下,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温度、pH、渗透压,水、无机盐、血糖等化学物质含量
血浆 7.35—7.45 缓冲对 NaHCO3/H2CO3 Na2HPO4/NaH2PO4
2/3细胞内液 组织液
2、65%体液 1/3细胞外液 血浆 淋巴
(内环境) 不是血液 血液>血浆>血清
食物 排尿
3、体内水来源 饮水 水排出途径 出汗 皮肤
代谢水(有氧呼吸)面虫、骆驼 呼气 肺
(氨基酸脱水缩合) 排遗 消化道
4、K不吃也排 不经过出汗排
肾上腺分泌醛固酮(固醇) 保Na排K
高温工作、重体力劳动、呕吐、腹泻→→应特别注意补充足够的水、Na(食盐)
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出现四肢发冷、血压下降、心率加快
K对细胞内液细胞渗透压起决定作用,维持心肌紧张、心肌正常兴奋性 K心
5、血糖三来源(食物、分解、转化) 三去向
糖的主要功能:供能
胰岛素 *降血糖激素;增加糖的去路,减少糖的来源 胰高血糖素、 肾上腺素 升血糖
胰高血糖素促进胰岛素分泌,胰岛素却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
血 糖 升 高
↓ ↑ ↑
下丘脑某区域→胰岛B细胞 胰高血糖素↑ 肾上腺素↑
↓ ↑ ↑
胰岛素↑ 胰岛A细胞 肾上腺髓质
↓ ↑ ↑ 下丘脑另一区域
血 糖 降 低
<50-60 低早 <45 低晚 >130高 >160-180糖尿
一次性摄糖过多,暂时尿糖 持续糖尿不一定糖尿病,如肾炎重吸收不行
糖尿病 血糖高且有糖尿 验尿验血 三多一少症状?
不吃少吃多吃含膳食纤维多的粗粮和蔬菜
6、营养物质:
蛋白质不足:婴幼儿、儿童、少年生长发育迟缓、体重过轻 成年人浮肿
提供能量
营养物质功能 提供构建和修复机体组织的物质
提供调节机体生理功能的物质
维生素:维持机体新陈代谢、某些特殊生理功能
VA:夜盲症
维生素 VB:脚气病
VC:坏血病
VD:佝偻病、骨软化病、骨质疏松症
7、温度感受器分为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分布皮肤、粘膜、内脏器官)
体温来自代谢释放热量(不是ATP提供),体温恒定是产热量,散热量动态平衡结果
寒冷 炎热
↓ ↓
皮肤冷觉感受器 温觉感受器 血管
↓传入神经 ↓ 立毛肌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下丘脑 骨骼肌
传出神经 ↓ 汗
皮肤血管收缩 骨骼肌战粟(产能特多) 血管舒张
皮肤立毛肌收缩 皮肤立毛肌收缩 汗液分泌增多
↓鸡皮疙瘩 肾上腺素↑
缩小汗毛孔 甲状泉激素↑
减少散热 增加产热 散热量增加 不能减少产热
调节水分、血糖、体温
8、下丘脑 分泌激素:促激素释放激素 抗利尿激素
感受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传导兴奋:产生渴觉
*道防线:皮肤、粘膜等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吞噬细胞
9、免疫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胸腺—T 骨髓—B
免疫细胞:B、T
免疫系统的物质基础 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脾
免疫物质:抗体、淋巴因子(白介素、干扰素)
10、抗原特点:①一般异物性 但也有例外:如癌细胞、损伤或衰老的细胞
②大分子性
③特异性 抗原决定簇(病毒的衣壳)

11、体液免疫: 记忆细胞
↓ ↓再次受相同抗原刺激
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B细胞→→→抗体
↑ (摄取处理) (呈递) (识别)
感应阶段 反应阶段 效应阶段
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免疫球蛋白)、抗毒素、凝集素
效应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干扰素、白细胞介素
识别抗原:B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B/T
效应B细胞获得有三途径(直接、间接、记忆)
记忆细胞受相同抗原再次刺激后引起的二次免疫反应:更迅速、更强
再次接受过敏原(概念)
过敏反应 抗体分布 细胞表面
组织胺:体液调节
12、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自身免疫疾病:风湿…类风湿…系统性红斑狼疮
先天性: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
免疫缺陷病 获得性:艾滋病、肺炎、气管炎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攻击T细胞
(AIDS)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13、色素吸收、传递、转换光能 色素不能储存光能
蛋白质、氨基酸也不能储存
少数特殊状态叶绿素a 最终电子供体:水
高能量、易失电子 光能→ 电能 最终电子受体:NADP+
14、C4植物:玉米、高梁、甘庶、苋菜
既C3又C4 CO2固定能力强 先CO2+C3→C4
C3、C4叶肉细胞都含正常叶绿体
选修 C3维管束鞘细胞无叶绿体
图 C4维管束鞘细胞含无基粒的叶绿体 不进行光反应
(P29) C4植物花环型结构 里圈:维管束鞘细胞 外圈:部分叶肉细胞
降低呼吸消耗 增加净光合量
15、提高产量 延长光合作用时间 光:光质、强度、长短
提高农作物对 增大光合作用面积 温度:影响酶的活性
光能利用率 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水
矿质元素 N、P、K、Mg
CO2 农家肥、CO2发生器
16、生物固氮:N2 → NH3
根瘤菌的特异性:蚕豆根瘤菌侵入蚕豆、菜豆、豇豆;大豆根瘤菌侵入大豆。
N素
根瘤菌 有机物 豆科植物 异养需氧
共生固氮菌 根瘤 薄壁细胞 愈伤组织
固氮菌 自生≠自养 根瘤菌拌种 豆科植物绿肥
自生固氮菌:圆褐固氮菌(固氮+激素)
生物固氮(主:根瘤菌) 工业固氮 高能固氮
17、N循环 硝化、反硝化、氨化作用
反硝化:氧气不足NO3-→N2
自生固氮菌的分离原理:无氮培养基对固氮菌的选择生长
物质基础:线粒体、叶绿体中的DNA(质基因)
…线粒体
18、细胞质遗传 典型代表 …叶绿体 花斑植株→三种
特点 母系遗传(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来自卵细胞)
后代性状不出现一定分离比
(形成配子时,质基因不均等分配)
编码区:编码蛋白质 连续的
原核细胞 非编码区 编码区上游:RNA聚合酶结合位点
基因结构 调控 编码区下游 采纳吧谢谢 给你拜个早年

高中生物选修1知识总结

一、走进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即使像病毒那样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也只有依赖或细胞才能生活
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发育
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和变异
2、生命系统的八大层次:
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个体 种群和群落 生态系统 生物圈
3、细胞的种类
真核细胞(真核生物):植物 动物 真菌(菇类,霉菌,酵母菌)
细胞
(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原核细胞(原核生物):细菌 蓝藻( 支原体 衣原体 放线菌)

蓝藻有藻蓝素和叶绿素,光合作用,自养生物
细菌绝大多数是营腐生或寄生的异养生物(自养细菌:硫化细菌 硝化细菌)
原核生物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也没有染色体,但有一个环状的DNA分子,位于无明显边界的区域,这个区域叫做拟核。只有核糖体,没有线粒体、叶绿体等复杂的细胞器。
4、细胞学说:
揭示了:1)细胞统一性 2)生物体结构统一性
德国的施莱登和施旺创立了细胞学说,主要内容:
1) 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 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二、组成细胞的分子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为细胞所特有
差异性:细胞与非生物相比,各种元素的相对含量又大不相同
2、组成细胞的元素
大量元素:C H O N P S K Ca Mg
微量元素:Fe Mn B Zn Cu Mo(铁门碰醒铜母)
最基本元素:C 基本元素:CHON 主要元素:C H O N P S
无机化合物:水 无机盐
3、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糖类 脂质 蛋白质 核酸
有机物鉴定颜色实验:
还原糖斐林砖红色 脂肪苏丹变橘红(III橘黄色;IV红色)
蛋白双缩脲紫反应 淀粉遇碘变蓝色

4、蛋白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1)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都有一个氨基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R基)
(2)蛋白质的形成过程:
氨基酸-二肽-三肽-----------多肽-多肽链盘曲折叠形成蛋白质
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去1分子的水。(羧基上的羟基和氨基上的一个氢原子结合形成一分子水)
肽键: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
多肽:由多个氨基酸分子(3个或3个以上)缩合而成的,含有多个肽键的化合物
肽链: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
计算公式:肽键数=氨基酸总数—肽链数
(3)蛋白质种类多样性的原因:氨基酸的种类(20种);氨基酸的数量成百上千 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 多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4)蛋白质的功能:多样性
许多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有些蛋白质具有运输载体的功能:有些蛋白质起信息传递作用,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有些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
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蛋白质的合成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决定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5、核酸——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1)核酸的种类及分布:
DNA:脱氧核糖核酸(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 RNA:核糖核酸(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
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
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2)核酸的组成
DNA(双链)RNA(单链)
(3)遗传信息:DNA分子上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即代表遗传信息

6、糖类:是主要能源物质
单糖: 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
二糖:麦芽糖(2分子葡萄糖) 蔗糖(果糖+葡萄糖) 乳糖(葡萄糖+半乳糖)
多糖:淀粉(植物的储能物质),糖原(人和动物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植物细胞壁成分)

7、 脂质: 脂肪: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缓冲和减压作用 保温
磷脂:构成生物膜的成分
固醇:胆固醇 ,性激素 ,维生素D
8、水分 (1)含量:60%-95%
(2)存在形式
结合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
自由水:绝大部分的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溶剂,载体,反应物)
通常,自由水/结合水的比例越高,新陈代谢越快。植物在相对恶劣的环境下,自由水的含量相对降低以提高其抗性(抗旱、抗寒等)。
9、无机盐:含量少
细胞内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作用: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非常重要
(一)、细胞膜的制备:
材料:人和其他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无DNA,不能增值。无线粒体—进行无氧呼吸)
(二)、细胞膜的成分:脂质(磷脂最多) 50%;蛋白质40%;糖类 2%-10%
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三)、细胞膜的功能:
(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四)、细胞物质的运输
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1).水分
条件 浓度 外液 > 细胞质/液 外液 < 细胞质/液现象 动物 失水皱缩 吸水膨胀甚至涨破
植物 质壁分离 质壁分离复原
原理 外因 水分的渗透作用
内因 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伸缩性不同造成收缩幅度不同
结论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水分顺相对含量梯度跨膜运输的过程
思考: 1、为什么要选用紫色洋葱表皮细胞?
2 、为什么用30%蔗糖溶液?浓度过高或过低会出现什么现象?
3、若用一定浓度KNO3则会出现什么现象?
4、生活中为什么可以用浓盐水防腐、腌制咸菜?
○ 渗透现象发生的条件:半透膜、细胞内外浓度差
○ 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 半透膜:指一类可以让小分子物质通过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的一类薄膜的总称。
○ 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可拓展应用于:(指的是原生质层与细胞壁)
①证明成熟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 ②证明细胞是否是活的;
③作为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膜的方法; ④初步测定细胞液浓度的大小;
(2). 无机盐等其他物质
① 不同生物吸收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② 物质跨膜运输既有顺浓度梯度的,也有逆浓度梯度的。
(3). 选择透过性膜
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的膜。
□ 生物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是严格的半透膜。
2、流动镶嵌模型
(1).要点
①磷脂双分子层 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但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它具有流动性。
②蛋白质 镶嵌、贯穿、覆盖在磷脂双分子层上,大多数蛋白质也是可以流动的。
③天然糖蛋白 蛋白质和糖类结合成天然糖蛋白,形成糖被具有保护、润滑和细胞识别等
成分:磷脂和蛋白质和糖类
结构:单位膜(三明治)→ 流动镶嵌模型
细胞膜特性 结构特点:具有相对的流动性
生理特性:选择透过性(对离子和小分子物质具选择性)
(2).与单位膜的异同
相同点: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是脂质和蛋白质
不同点:①流:蛋白质的分布有不均匀和不对称性;强调组成膜的分子是运动的。
②单:蛋白质均匀分布在脂双层的两侧;认为生物膜是静止结构。
保护作用
功能 控制细胞内外物质交换
细胞识别、分泌、排泄、免疫等
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运输方式

浓度梯度

载体

能量
自由扩散

由高到低(氧气,水,甘油等)

不需要

不需要
协助扩散

由高到低(葡萄糖入红细胞)

需要

不需要
主动运输

由低到高(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

需要

需要
○大分子或颗粒:胞吞、胞吐
四、小结
成分组成结构,结构决定功能。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是可以流动的,因此决定了由它们构成的细胞膜的结构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结构的流动性保证了载体蛋白能把相应的物质从细胞膜的一侧转运到到另一侧。由于细胞膜上不同载体的数量不同,所以,当物质进出细胞时能体现出不同的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数量、速度及难易程度的不同,即反映出物质交换过程中的选择透过性。可见,流动性是细胞膜结构的固有属性,无论细胞是否与外界发生物质交换关系,流动性总是存在的,而选择透过性是细胞膜生理特性的描述,这一特性,只有在流动性基础上,完成物质交换功能方能体现出来。
二、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1、细胞壁(植物特有): 纤维素+果胶,支持和保护作用

2、细胞膜成分:脂质(主磷脂)50%、蛋白质约40%、糖类2%-10%
作用:隔开细胞和环境;控制物质进出;细胞间信息交流;

3、真核细胞细胞质:基质: 有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和多种酶等
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细胞器分工:线、内、高、核、溶、中、叶、液、
名称

分布

形态

结构

功能
线粒体

动植物

椭球形

双膜

有氧呼吸主要场所,动力车间
叶绿体

植物叶肉

球形,椭球形

双膜

光合作用场所,养料制造车间
内质网

动植物

网状

单层膜

有机物的合成加工车间
高尔基体

动植物

囊状

单层膜

蛋白质的加工转运,植物细胞壁形成有关
核糖体

动植物

椭球形粒状小体

无膜结构

合成蛋白质的机器
中心体

动物,低等植物

“十”形

无膜结构

有丝分裂(动物细胞)
液泡

植物

泡状

单层膜

调节细胞内环境,保持渗透压
溶酶体

动植物

囊状

单层膜

“酶仓库” “消化车间”
归纳:
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
单层膜的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
无膜结构的细胞器(不具有磷脂分子):中心体、核糖体
高等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叶绿体、
高等植物细胞没有的、而动物细胞(或低等植物)有细胞器:中心体
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
功能协调配合: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
例: 出芽
AA 核糖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细胞膜 分泌蛋白
( 合成肽链) (加工) 囊泡 (修饰加工) 囊泡
注意:放射性元素出现的顺序
其中能量来自线粒体提供,分泌蛋白的合成要受基因的控制
分泌蛋白常见的物质:抗体、某些酶(如消化酶)、某些激素(如多肽类、蛋白类激素)
例:具有分泌蛋白功能的细胞中,高尔基体、内质网等细胞器增多
4、生物膜系统
生物膜系统:细胞器膜,核膜,细胞膜共同构成
作用:见书
注意: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与细胞膜相似
三、细胞核
1、细胞核的结构:核膜,染色质,核仁,核孔
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流和信息交流
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
染色质 染色体(同一种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解螺旋
遗传信息在DNA分子上
2、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证据:美西螈实验、蝾螈横缢实验、变形虫实验、伞藻嫁接与移植实验
四、总结
树立观点(基本思想)
1.有一定的结构就必然有与之相对应功能的存在;
○结构和功能相统一
2.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
1.各种细胞器既有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分工合作
2.细胞的生物膜系统体现细胞各结构之间的协调配合。
○生物的整体性: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只有在各部分组成一个整体的时才能体现出生命现象。
1.结构:细胞的各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的。如分布在细胞质的内质网内连核膜,外接细胞膜。
2.功能:细胞的不同结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却是协调配合的。如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
3.调控:细胞核是代谢的调控中心。其DNA通过控制蛋白质类物质的合成调控生命活动。
4.与外界的关系上:每个细胞都要与相邻细胞、而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的细胞都要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
细胞既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帮忙总结一下高中生物选修1的概念

高一生物必修(1)知识点整理
*章 走近细胞
*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相关概念、
细 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
→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二、病毒的相关知识:
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第二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2、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3、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
三、细胞学说的建立:
1、1665 英国人虎克(Robert Hooke)用自己设计与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140倍)观察了软木的薄片,*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用拉丁文cella(小室)这个词来对细胞命名。
2、1680 荷兰人列文虎克(A. van ),首次观察到活细胞,观察过原生动物、人类精子、鲑鱼的红细胞、牙垢中的细菌等。
3、19世纪30年代德国人施莱登(Matthias Jacob Schleiden) 、施旺(Theodar Schwann)提出: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这一学说即“细胞学说(Cell Theory)”,它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
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细胞内的含量与在非生物界中的含量明显不同
二、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
大量元素:C、 O、H、N、S、P、Ca、Mg、K等;
微量元素:Fe、Mn、B、Zn、Cu、Mo;
基本元素:C;
主要元素;C、 O、H、N、S、P;
细胞含量最多4种元素:C、 O、H、N;

无机物 无机盐
组成细胞 蛋白质
的化合物 脂质
有机物 糖类
核酸
三、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85%-90%);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7%-
10%);占细胞鲜重比例*的化学元素是O、占细胞干重比例*的化学元素是C。
第二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一、相关概念:
氨 基 酸: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
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水。
肽 键:肽链中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
更多请查看 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的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决定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 高一生物 知识点 总结 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1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1、染色体组型:也叫核型,是指一种生物体细胞中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观察染色体组型的时期是有丝-的中期。

2、性别决定:一般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3、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叫做~。

4、常染色体:与决定性别无关的染色体叫做~。

5、伴性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它的遗传方式是与性别相联系的,这种遗传方式叫做~。

6、染色体的四种类型:中着丝粒染色体,亚中着丝粒染色体,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端着丝粒染色体。

7、性别决定的类型:(1)XY型:雄性个体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XY),雌性个体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的性别决定类型。(2)ZW型:与XY型相反,同型性染色体的个体是雄性,而异型性染色体的个体是雌性。蛾类、蝶类、鸟类(鸡、鸭、鹅)的性别决定属于“ZW”型。

8、色盲病是一种先天性色觉障碍病,不能分辨各种颜色或两种颜色。其中,常见的色盲是红绿色盲,患者对红色、绿色分不清,全色盲极个别。色盲基因(b)以及它的等位基因——正常人的B就位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的相应位置上没有什么色觉的基因。

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在写色觉基因型时,为了与常染色体的基因相区别,一定要先写出性染色体,再在右上角标明基因型。):色盲女性(XbXb),正常(携带者)女性(XBXb),正常女性(XBXB),色盲男性(XbY),正常男性(XBY)。由此可见,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男性只要他的X上有b基因就会色盲,而女性必须同时具有双重的b才会患病,所以,患男>患女。

9、色盲的遗传特点:男性多于女性一般地说,色盲这种病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不病)遗传给他的外孙子(隔代遗传、交叉遗传)。色盲基因不能由男性传给男性)。

10、血友病简介:症状——血液中缺少一种凝血因子,故凝血时间延长,或出血不止;血友病也是一种伴X隐性遗传病,其遗传特点与色盲完全一样。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2

基因的表达

1、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是有遗传效应的DN-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间断的直线排列,每个基因中可以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

2、遗传信息:基因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就代表~。

3、转录:是在细胞核内进行的,它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

4、翻译:是在细胞质中进行的,它是指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5、密码子(遗传密码):信使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叫做~。

6、转运RNA(tRNA):它的一端是携带氨基酸的部位,另一端有三个碱基,都只能专一地与mRNA上的特定的三个碱基 配对 。

7、起始密码子:两个密码子AUG和GUG除了分别决定甲硫氨酸和撷氨酸外,还是翻译的起始信号。

8、终止密码子:三个密码子UAA、UAG、UGA,它们并不决定任何氨基酸,但在蛋自质合成过程中,却是肽链增长的终止信号。

9、中心法则: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以及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DNA的复制过程。后发现,RNA同样可以反过来决定DNA,为逆转录。

10、基因是DNA的片段,但必须具有遗传效应,有的DN-段属间隔区段,没有控制性状的作用,这样的DN-段就不是基因。每个DNA分子有很多个基因。每个基因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基因不同是由于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基因控制性状就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来实现的。DNA的遗传信息又是通过RNA来传递的。

11、RNA与DNA的区别有两点:

①碱基有一个不同:RNA是尿嘧啶,DNA则为胸腺嘧啶。②五碳糖不同:RNA是核糖,DNA是脱氧核糖,这样一来组成RNA的基本单位就是核糖核苷酸;DNA则为脱氧核苷酸。

12、转录:(1)场所:细胞核中。(2)信息传递方向:DNA→信使RNA。(3)转录的过程:在细胞核中进行;以DNA特定的一条单链为模板转录;

13、翻译:(1)场所: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信使RNA由细胞核进入细胞质中与核糖体结合。(2)信息传递方向:信使RNA→一定结构的蛋白质。

14、信使RNA的遗传信息即碱基排列顺序是由DNA决定的;转运RNA携带的氨基酸(如甲硫氨酸、谷氨酸)能在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的哪一个位置上是由信使RNA决定的,归根结底是由DNA的特定片段(基因)决定的。

15、信使RNA是由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蛋白质是由信使RNA为模板,每三个核苷酸对应一个氨基酸合成的。公式:基因(或DNA)的碱基数目:信使RNA的碱基数目:氨基酸个数=6:3:1;脱氧核苷酸的数目=的基因(或DNA)的碱基数目;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数。

16、一种氨基酸可以只有一个密码子,也可以有数个密码子,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几种不同的密码子决定。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3

一.渗透作用

1、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的扩散,称为渗透作用实质:(即顺着水的相对含量梯度的扩散)

2、条件;(1)半透膜(2)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3、原理:溶液A浓度大于溶液B,水分子从BA移动溶液A浓度小于溶液B,水分子从AB移动

在渗透作用中,水分是从溶液浓度低的一侧向溶液浓度高的一侧渗透。扩散: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动

渗透:水及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区别:渗透与扩散的不同在于渗透必须有渗透膜(半透膜)。

二、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的浓度=细胞质的浓度水分子进出细胞达到动态平衡外界溶液的浓度〉细胞质的浓度失水皱缩外界溶液的浓度〈细胞质的浓度吸水涨破

把红细胞看作一个渗透装置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细胞质与外界溶液存在浓度差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多少取决于什么条件?

取决于细胞内外浓度的差值,一般情况下,差值较大时吸水或失水较多。

三、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细胞吸水的方式。

(1)吸涨吸水

机理:靠细胞内的亲水性物质(蛋白质﹥淀粉﹥纤维素)吸收水分实例:未成熟植物细胞、干种子

(2)渗透吸水(主要的吸水方式)实例:成熟的植物细胞条件:有中央液泡细胞膜;液泡膜;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统称原生质层把成熟的植物细胞看作一个渗透装置。

原生质层(选择性透过膜)相当于半透膜,细胞内有细胞液与外界溶液具有浓度差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的浓度,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的浓度,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质壁分离外因: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的浓度,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现象质壁分离内因:细胞壁伸缩性﹤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问题。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4

一、细胞核的结构

1、染色质:指细胞核内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故叫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染色质呈细长丝状且交织成网状,在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染色质细丝高度螺旋、缩短变粗成圆柱状或杆状的染色体。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两种不同的形态。

2、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3、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呈现周期性的消失和重建。

4、核孔:实现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如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二、细胞核的功能

1、是遗传信息库(遗传物质DNA的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

2、是细胞代谢活动和细胞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

三、有机的统一整体

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正常地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1、结构:细胞的各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的。如分布在细胞质的内质网内连核膜,外接细胞膜。细胞核不属于细胞器。

2、功能:细胞的不同结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却是协调配合的。如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

3、调控:细胞核是代谢的调控中心。其DNA通过控制蛋白质类物质的合成调控生命活动。

4、与外界的关系上:每个细胞都要与相邻细胞、而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的细胞都要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

细胞既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5

DNA的结构和复制

1、DNA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T配对,G与C配对。

2、DNA复制:是指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来合成子代DNA的过程。DNA的复制实质上是遗传信息的复制。

3、解旋:在ATP供能、解旋酶的作用下,DNA分子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配对的碱基从氢键处断裂,于是部分双螺旋链解旋为二条平行双链,解开的两条单链叫母链(模板链)。

4、DNA的半保留复制:在子代双链中,有一条是亲代原有的链,另一条则是新合成的。

5、人类基因组是指人体DNA分子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人类基因组计划就是分析测定人类基因组的核苷酸序列。

6、DNA的化学结构:①DNA是高分子化合物:组成它的基本元素是C、H、O、N、P等。②组成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由三部分组成:一个脱氧核糖、一个含氮碱基和一个磷酸③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有四种。DNA在水解酶的作用下,可以得到四种不同的核苷酸,即腺嘌呤(A)脱氧核苷酸;鸟嘌呤(G)脱氧核苷酸;胞嘧啶(C)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T)脱氧核苷酸;组成四种脱氧核苷酸的脱氧核糖和磷酸都是一样的,所不相同的是四种含氮碱基:ATGC。④DNA是由四种不同的脱氧核苷酸为单位,聚合而成的脱氧核苷酸链。

7、DNA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与磷酸相间排列在外侧,形成两条主链(反向平行),构成DNA的基本骨架。两条主链之间的横档是碱基对,排列在内侧。相对应的两个碱基通过氢键连结形成碱基对,DNA一条链上的碱基排列顺序确定了,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另一条链的碱基排列顺序也就确定了。

8、DNA的特性:①稳定性:DNA分子两条长链上的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和两条链之间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是稳定不变的,从而导致DNA分子的稳定性。②多样性:DNA中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碱基对的排列方式:4n(n为碱基对的数目)③特异性:每个特定的DNA分子都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这种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就构成了DNA分子自身严格的特异性。

9、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碱基含量计算中的应用:①在双链DNA分子中,不互补的两碱基含量之和是相等的,占整个分-基总量的50%。②在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中的嘌呤之和与嘧啶之和的比值与其互补链中相应的比值互为倒数。③在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中的不互补的两碱基含量之和的比值(A+T/G+C)与其在互补链中的比值和在整个分子中的比值都是一样的。

10、DNA的复制:

①时期:有丝-间期和减数*次-的间期。

②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中。

③条件:a、模板:亲代DNA的两条母链;b、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为;c、能量:(ATP);d、一系列的酶。缺少其中任何一种,DNA复制都无法进行。

④过程:a、解旋:首先DNA分子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称为解旋;b、合成子链:然后,以解开的每段链(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随的解旋过程的进行,新合成的子链不断地延长,同时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互相盘绕成螺旋结构,c、形成新的DNA分子。

⑤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⑥结果:一个DNA分子复制一次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⑦意义: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给子代,从而使前后代保持了一定的连续性.。

⑧准确复制的原因:DNA之所以能够自我复制,一是因为它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能为复制提供模板;二是因为它的碱基互补配对能力,能够使复制准确无误。

11、DNA复制的计算规律:每次复制的子代DNA中各有一条链是其上一代DNA分子中的,即有一半被保留。一个DNA分子复制n次则形成2n个DNA,但含有最初母链的DNA分子有2个,可形成2ⅹ2n条脱氧核苷酸链,含有最初脱氧核苷酸链的有2条。子代DNA和亲代DNA相同,假设x为所求脱氧核苷酸在母链的数量,形成新的DNA所需要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数为子代DNA中所求脱氧核苷酸总数2nx减去所求脱氧核苷酸在最初母链的数量x。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相关 文章 :

★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 高一生物必背知识点汇总

★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 高一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与高一学习生物的方法以及经验

★ 高一生物呼吸复习知识点复习总结

★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全

★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体总结与学习方法

★ 高中生物知识总结与归纳

★ 高一生物必修1知识点归纳总结与高一生物复习方法

★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与学习方法建议

学员评价ASK list

  • 陈**评价:孩子在这里上课确实学到了很多,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找到了自己的学习方法,真是太棒了!
    手机号码: 183****2769   评价时间: 2024-06-11
  • 女**评价:现在很多校考都取消了,所以文化课必要要孩子更高质的进步,在长春博*了一个月了,一对一的教学相比于小班来说进步真的快,时间都放在弱项和重点上。
    手机号码: 153****5576   评价时间: 2024-06-11
  • 王**评价:博大的1对1简直太棒了!真是全程监督孩子的学习,在这里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孩子有了明显的进步。
    手机号码: 136****3846   评价时间: 2024-06-11
  • 阮**评价:中考辅导学校在长春博大教育是很不错的,我就是在这里经过学习,掌握了中考的重点,让自己更好的实现了目标。
    手机号码: 157****4981   评价时间: 2024-06-11
  • 罗**评价:中考一结束孩子就说博大押中好几道题,大机构实力就是强。
    手机号码: 150****4886   评价时间: 2024-06-11
  • 王**评价:在博*习这段时间,孩子成绩明显提升很快,特别是之前的老大难,数学和化学,我也轻松了不少,现在不用犯愁孩子的成绩了,真好
    手机号码: 132****8028   评价时间: 2024-06-11
  • 蒋**评价:博大的艺考很厉害,看关晓彤就知道了。真的不是吹嘘的,博大的老师是根据艺术生的特质为我补习的课程,自己在这个课程上学到了许多。
    手机号码: 130****3486   评价时间: 2024-06-11
  • 何**评价:如果你问我长春博大教育怎么样,以我过来人的身份我可以告诉你,这里真的很有用,多对一辅导,针对性强,老师还及其负责,也是没谁了。
    手机号码: 135****6378   评价时间: 2024-06-11
  • 未**评价:老师和班主任尽职尽责,每天还会有自习时间,复习效率更高,很快。
    手机号码: 159****8524   评价时间: 2024-06-11
  • 马**评价:学长学姐都对长春博大1对1的评价很高,为了弥补在学习上的不足,我也参加了这里的学习,现在已经进步了很多了。
    手机号码: 137****8293   评价时间: 2024-06-11

本文由 长春博大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整理发布。更多培训课程,学习资讯,课程优惠,课程开班,学校地址等学校信息,可以留下你的联系方式,让课程老师跟你详细解答:
咨询电话:13011377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