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总是怪孩子,因为你越急,世界就越慢!
心语者平台回答
孤独的确是人之常态,所以人与人之间才寻求联结,减少孤独
张燕芳
你好,今年高三的同学,她经常觉得压力大,有轻微抑郁症,吃了两年的药,现在还是没有好转,不开心时会有轻生的念头。请问该怎么去更好的引导她呢?如果连学校都面对不了,将来怎么面对这个社会?
心语者平台回答
长期和用药,说明常用的调节方法,对她效果一般,强烈建议专业人员介入帮助,如学校心理老师,她的心理需要专业疏导。
贯却
柴老师好!看了很多问答,很受启发,除了澎湃还有其他渠道可以和你沟通么?谢谢!
心语者平台回答
谢谢信任,个性化需要或其他事宜,可去深圳市东方心智心理咨询有限公司的官网联系助理。
都吕班
作为一个高三学生觉得高考不像大家所说的那么重要,不喜欢别人刷题,觉得那样机械重复不是真正的学习,我该怎么做来克服集体的排异感?
心语者平台回答
人做事都会找个参考标准或锚定对像,这样在事情进程中能时时去参照反馈,依据调整,会感到踏实。就像攀登悬崖,手握绳索,未必是给你力量,但能让你放心走。但没有绳索时,同样是双脚行走,却只打哆嗦。
如果你选择了自己做为对标,就要具体化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检验自己的标准,自己的路径清晰,才能抵御他人影响。
人是在越模糊的状态下越忐忑。
查看此问题的另外个回答
byhaina
老师您好,现在很多人习惯以自闭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随随便便定义自己的性格弱点,不善交际心情焦躁便以心理疾病来解释。请问您怎么看待这类现象
心语者平台回答
曾经患精神类疾病,会被贴不好标签,有病耻感,很多人患病了,都要尽量掩饰。随着科学进步和科普宣传,大家对心理疾病的认知度和接纳度提高,心理疾病被曰常化,的确易被提及,而且有可能会继发获益。
心理疾病发病基制比较复杂,现代社会生存环境的压力,的确增加了某些心理疾病的患病率,但没有必然性。
兰壮壮
孩子马上*,智力没问题,但对学习没兴趣,成绩在高中边缘,督促发现孩子压力大、叹气,不督促就是放弃,如何选择?
心语者平台回答
孩子压力巨大,为什么还要一直督促加压呢,考试前夕,知识的提高空间已明显狭窄,考试的正常发挥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这个阶段给学生减压是最主要任务。
常期被督促的孩子,父母不监控时表现出来的松懈,多半是松压后的舒缓,未必是放弃表现。家长过于在意孩子,有时会适得其反。这个时候的孩子,只要保证学习生活节奏正常,就是对孩子*帮助。
晓阙
感觉现在青少年心理问题比年左右的时候多多了啊
心语者平台回答
双刃吧,现在青少年的创造性也比年好,时代也是个挑战
此发言已被用户删除
心语者平台回答
自助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再往深处理,就需要专业技能,且无法自处理,即便是专业咨询也要做寻求外在专业咨询才能处理自我部分,建议你寻求专业帮助。
Superh?schen
您好,我是成年人,童年时遭受过校园欺凌,现在遇到和当时被欺凌相似的情景时仍然会有想要冲上去打对方的冲动,需要努力去压住这种想法,看到类似的新闻也会觉得很痛苦,请问我该怎么办……
心语者平台回答
心理学有一个名词,叫创伤应激障碍,指早期经历过严重心理创伤,没做心理干预,以后想起或经历类似的事件,都会对此反应过度。建议寻求专业干预
查看此问题的另外个回答
WiRonrain
青少年心理出现问题一定要看心理医生 进行引导吗?很多时候是不是都是环境造成的?
心语者平台回答
青少年心理问题是由于自身生理心理发展水平与环境不适应导制。有可能是早期抚养不恰当,有可能是父母教养方式不宜,有可能是师友或同伴关系不良,有可能就是身体缺陷或生理水平问题,也有可能是自我认知或性格特色与环境暂时不适。每个人遇到的问题的内在原因不一,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分析。只是在心理成长或心理康复时,不可忽视家庭及外在环境对孩子的不同程度的影响。
查看此问题的另外个回答
存先本
柴老师您好!想向您询问儿童或是青少年抑郁是否与成年抑郁在症状表现上有较大区别?是否有可能在处于这种状态的同时不影响学业?如果不及时治疗会有什么后果?在成年之后会自行好转吗?
心语者平台回答
儿童或青少年抑郁在核心症状上没有什么区别,均主要表现在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行动退缩。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发病的刺激因素不一样。
抑郁症会直接出现认知缓慢、记忆力减退,以及悲观情绪、负性评价导致的退缩性行为,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习。如果仅仅是抑郁情绪,可以是自己或他人帮助,但如果出现了显著的上述抑郁症状,越早介入治疗越容易康复。
至于抑郁症是否能自然康复,建议不要自己做决定,抑郁症严重时后果难以自己承受。
*医师协会精神科分会会长、武汉*人民医院院长王高华教授介绍,该院精神卫生中心的心理危机干预门诊,是去年底湖北省医保局、省卫健委联合发布关于9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通知后,省内*开诊的心理危机干预门诊。
经过2周的试运行,该门诊于2月13日正式开诊,目前每周一至周五接诊,每半天限号3人,每次诊疗时间50分钟,诊疗费500元—800元,挂号费4.5元—21.5元,一次心理危机干预门诊治疗总费用为504.5元—821.5元。
除了诊疗费和门诊时间的差异,心理危机干预门诊与普通精神科门诊的区别在哪里?
"普通精神科门诊,是以疾病诊断和药物治疗为主。比如一位患者来了,我们要确定他有没有精神方面的疾病,如果有问题需要怎么治疗,这是精神心理科医生在门诊的工作重点。"王惠玲介绍。因为普通门诊的诊疗时间有限,正常情况下,一位医生半天坐诊时间里往往要看三四十位病人。
"在普通精神科门诊,可能大多数患者会觉得医生接诊时间太短,沟通不充分。"王惠玲坦言,由于门诊看诊时间有限,那些希望通过医生帮助做好心理疏导的患者,往往不能得到满足,"以我上周四(2月10日)上午的门诊为例,包括加号,我一共看了35位患者,一直看到下午2点多钟。那天直到下午2点30分我才匆匆吃上午餐,没有任何时间休息,就开始了下午的工作。而这,是我们精神科医生工作的常态。"
记者随后又探访了武汉几家大医院的精神心理门诊,医生只诊断、开药而不咨询,几乎成为常态。一位精神心理科医生表示:"在常规门诊,我们都会尽己所能兼顾心理疏导这一块,但毕竟时间有限,能获得的有效信息和沟通时间也是有限的。"
鱼爸的话:嫌孩子拖拉磨蹭?其实不要怪孩子,因为你越急,世界就越慢!还说明你的耐心和能力都不够。
泊头市*数学成绩好*为什么变差疏导机构名单更新一览-心语者幸福心理
就在周六,带着孩子去外边玩累了回家,之后两人从三点多开始呼呼大睡,一直睡到了下午五点多,猛然想到晚餐的菜还没有买,于是赶紧叫醒儿子,穿衣,下楼。最关键的是口袋里还没有钱,还要去银行取钱,于是又飞奔去银行。
在菜市场也是匆匆疾行,平时习惯了排队打秤的我,开始变得急躁,卖鱼的老板生怕顾客走了,一直在给新来的顾客挑鱼,秤好的鱼就摆在那,因为和老板太熟,所以不忍催他,但我心里已经开始在默念,"快点,快点……"。
卖蔬菜的老板收了我10块,说怎么又收了张10块的,然后不慌不忙的从架子下面拿出一个扎了几层的小袋子,慢吞吞地从里面掏出几张钱找我,看到那个样子,我差点就说,不要找了,把芹菜给我。
但是还没有装袋,他为什么能这么慢,太慢了!
我想不清这个下午的世界为什么这么慢!
回去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搞笑,平时也没有觉得他们这么慢啊!他们还是按照自己的速度做着自己的事,整个世界很正常,其实觉得世界慢了,原因是我们自己太急了。
然后想起自己对孩子的那些责怪:
快点起床,为什么穿衣服这么慢?
快点刷牙,为什么挤牙膏要这么久?
快点出门,为什么穿鞋子这么慢?
快点吃饭,为什么一口饭要咀嚼这么久?
快点睡觉,为什么闭上眼睛这么难?
快点,快点,快点……
身边太多这样催促的声音,我们希望孩子像自己一样,但是能一样吗?毕竟他们是孩子,小小的手,小小的身体。我们不断地将自己的焦虑装进孩子的心里。
很多人希望自己孩子像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一样,但是会一样吗?每个孩子有自己的优点,也有自己的缺点,只是你恰巧看到或者听到了那个别人家孩子的优秀点而已。
孩子为什么慢?
有些情况不是孩子故意拖拉,而是孩子真的不会。
他没有办法自己完成,又或者是因为不敢去做,孩子害怕去做或者害怕事情的结果。
比如,我们家的房门如果没有锁好就会自己打开,我这个大老粗经常犯这错误,有几次孩子发现了。
他跟我说,"爸爸,门开了"。
"你赶紧关上"
10多秒过去了
"爸爸,门开了啊,快"
"你去关上,快点,爸爸觉得你能做。"
30秒过去了
"爸爸,你快去!"已经带着哭腔了。
"你为什么不去,快去!"
*还是我关的。
后来我问他问什么不去,他说"因为我怕!"
他怕门后面有坏蛋大灰狼,所以他不是故意拖延不做,而是因为他不敢去做。
觉得孩子拖延的家庭里大都有一个耐心不够的家长。
我们自己反思一下自己的耐心到底怎么样?
有时候,我们的期望值很高,特别是对孩子的期望值,希望孩子静若处子,动若脱兔就好。
但是我们自己有时候对时间的估计都有偏颇,何况一个孩子呢!
孩子的动作绝对不会如我们预期般那样快。
有一个爸爸和6岁的儿子去下面锻炼,父子俩一起准备出门,儿子还是在找自己的运动头巾,爸爸已经开门了,儿子还在系鞋带。
其实孩子已经很快了,但是爸爸还是不满意,他觉得自己一说"准备出发",儿子就要报告说"到",他一说"出发",儿子就跟着他跑出去了。
爸爸希望儿子像真正的运动员那样迅速,但是现实与理想的差距那是相当地大。爸爸就责怪儿子的动作太慢。
当一个耐心不够的父母抱着高期望值时,这个孩子再快也是会被责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