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

400-850-8622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9:00-21:00

位置:北京中层管理培训资讯 > 北京项目管理培训资讯 > 总算领会建设单位怎样抓好工程成本管理

总算领会建设单位怎样抓好工程成本管理

日期:2019-09-24 20:23:31     浏览:286    来源:天才领路者
核心提示:建设单位成本控制是从立项到决算的全过程控制,只有在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采用科学的计价方法和切合实际的计价依据,那么建设单位怎样抓好工程成本管理呢?现在,小编就整理出管理工程的相关信息。 项目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 在项目作出投资决策后,控制工程成

建设单位成本控制是从立项到决算的全过程控制,只有在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采用科学的计价方法和切合实际的计价依据,那么建设单位怎样抓好工程成本管理呢?现在,小编就整理出管理工程的相关信息。  

项目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  

在项目作出投资决策后,控制工程成本的关键在设计。设计对投资项目的建设工期、工程造价、质量以及建成后能否获得较好经济效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根据一些*工程项目分析,设计费用一般在相当于建设工程全部费用的1%以下,正是这小于1%的费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在75%以上。  

设计是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对拟建工程项目进行全面安排。工业建设设计包括生产工艺设计和建筑设计。工艺设计是根据工程建设的目的和要求,合理选择生产工艺、确定生产设备的种类和型号,具体布置工艺流程;建筑设计则是根据工艺的要求,采用先进、科学的方案,完整地表现建筑物、构筑物的外型、空间布置、结构以及建筑群体的组成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一般的公用工程和传统的设计主要是建筑设计,它根据建筑物的功能要求,具体确定标准结构形式、建筑物的定向和平面布置以及建筑群体的安排,除此之外还有对内部设施进行设计,以选择合理档次、功能完备的设备,分别满足商业、办公、居住的要求。  

在设计中,应在符合*规定的各类标准基础上满足投资项目确定的目标,尽量减少项目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面积,采用各种先进的结构形式和轻质高强度的建筑材料,简化和减轻基础工程,减少建筑材料和构配件的费用及运输费,并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缩短建设工期。工艺技术上积极采取成熟的新技术、新工艺,选择成本低、技术先进、形式新颖、稳妥可靠的设备、设施。

建设单位怎样抓好工程成本管理

在工程设计阶段正确处理技术与经济的对立统一关系是控制投资成本的关键环节,在这个关键环节上应该发挥工程设计招标和设计方案竞标的长处,合理选择设计单位或设计方案,运用价值工程进行设计方案优化,实现投资分解和工程量控制,将技术问题与经济问题紧密地结合起来,在这一阶段对技术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尽量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变更,造成资金损失,同时对各项技术方案进行经济分析,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方案,保证投资工程成本的合理性、节约性。  

建设单位工程项目成本管理  

1.项目成本治理原则。项目治理原则是建设单位依据项目使命和宗旨,对项目建设目标、利益相关者关系、建设程序等重大方面确定的基本原则。在项目成本管理方面,在对项目目标与资源进行权衡之后,项目成本治理原则需要规定项目成本决策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项目起始的明确的成本目标――项目成本总额,按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分解的成本计划等;二是项目实施过程中面对成本不确定性所要遵循的决策原则,针对项目管理动态性的特征预先规定好剩余决策权。  

工程项目成本决策中,资源与目标的矛盾体现为成本与规模、功能、性能、质量、进度、管理效能等之间的矛盾,也可以称之为费用与效用之间的矛盾。项目治理必须为这一基本矛盾提供决策原则。不同的项目性质,不同的资源约束程度,就会有不同的项目成本决策原则。我们可以把这些原则归类为三种,分别为费用刚性原则、效用刚性原则和介于两者之间的混合形态。费用刚性原则又分为“保证基本效用前提下尽量节约费用”和“在不突破费用预算前提下尽量提升效用”两类目标,以成本目标为决策主要依据,具体包括“质量服从成本”、“功能服从成本”等表现形式。效用刚性原则则以效用目标为决策主要依据,例如“成本服从质量”、“成本服从功能需要”等具体表现形式。介于这两者之间的是混合式的平衡式的成本决策原则。效用包括项目的规模、结构的安全性、功能的合理性、外形的美观性、机电配置水平、项目运行的经济性、施工进度、施工现场文明安全、项目管理水平等多个类别,平衡式决策原则对各类效用分别确立成本原则。

2.项目成本治理结构。项目治理结构是指各利益相关各方之间权、责、利关系的配置,项目治理结构通常包含有“较为刚性的内部组织结构,较为柔性的合同共同体,以及更为松散的外部利益相关者”,对应可以称为内部治理结构、外部治理结构和环境治理结构(杨飞雪等,2004)。从建设单位项目治理的角度看,内部治理结构指建设单位内部各层级、各职能*、各子组织在项目治理中的角色分配,模式上有项目法人制、工程指挥部、基建处等组织结构形式。内部治理结构的组织刚性较强,而制度柔性较强,需要有效的制度准备与经常性的协调活动加以补充。合理设置内部治理结构是项目成本控制的组织基础。项目费用与效用的矛盾,在组织结构上将转变为项目投资人(如投资管理*、财务*、财政*)与项目受益人之间的关系。其中,项目受益人包括在项目建造完成后受益的使用*,还包括项目建造过程中受益的项目管理*(如工程部、集中建设中心、代建人等,统称工程*)。适应成本治理原则的需要,针对费用刚性、效用刚性和混合平衡等不同类型,分别运用相应的内部治理结构模式,如由投资*控制管理工程*,或由使用*控制管理工程*,或设置并列于投资*、使用*的工程职能*,或由投资*、工程*共管工程*。各种模式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委托―代理问题,层级越多、权力责任配置越模糊的结构,委托―代理问题愈加严重。  

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管理  

施工阶段,建设单位疏于合同的管理,没有认真学习合同条款,没有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设计变更、工程洽商及现场签证进行有效控制。在签证过程中出现了签证内容模棱两可,缺乏可操作性;签证的内容前后矛盾或重复;签证工程量远大于实际完成的数量;材料签证价格明显高于市场价格:事后补签,与实际情况不符,如此签证其结果直接导致建设资金流失,严重影响施工合同正常履行。所以,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主要需要加强设计变更及签证管理:  

1、加强设计变更管理  

设计变更的多少直接决定了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变化数量。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发生设计变更,不论是哪一方提出设计变更,造价人员都要先做出预算,最终经建设单位同意后方可变更。变更过程中,设计变更方案要经过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共同研究确定,何时提出变更、怎样变更最经济合理,这些问题需要各方群策群力协作解决。只有正确认识设计变更对项目造价控制的重要性,才能将设计变更工作做到位,从而节约投资,加快建设进度,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2、加强现场签证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要加强现场施工管理,督促施工方按图施工,严格控制来自施工方的工程变更、材料代用、额外用工及各种预算外费用。建设单位的现场代表要督促施工方做好各种记录,特别是隐蔽工程记录和签证工作。由于隐蔽工程占工程造价的比重较大,建成后基础以下部分不能看到,如缺乏完备的现场签证手续,势必增加工程结算的难度。因此,一定要制定完备的隐蔽工程现场签证制度,认真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如果本页不是您要找的课程,您也可以百度查找一下: